【文/住展房屋網】房市景氣從2016年的谷底反彈後,推案量年年攀升;雖然前幾年一度量縮,但近兩年卻又年幾乎與多頭時期沒什麼兩樣。可是從成交量來看,這兩年即使交易熱度回升,買氣依舊無法跟房市巔峰時相比,因此近來業者大舉推案,勢必推升市面上的餘屋量,若餘屋數量過於龐大,難保不會對房市造成壓力。
對於餘屋量隨著推案量放大而提升,部分業者倒是老神在在,認為推案量擴大的地方以都會區為主,只要都會區人口持續成長,即使短期內空屋增加,餘屋仍舊可以靠著增加的人口順利消化,甚至還有機會帶動房價。
然而業者的樂觀看法,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實在認為不太妥當,因為我國房市走勢與人口的關聯向來不大,就算都會區人口增加,對當地房市也不見得會有健康的影響。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國人口增減跟房市買氣、價量的起落,的確沒有強烈的連結;比如我國人口增長最快速的1980-1990年代,房價的漲幅其實沒有人口成長趨緩的2000-2010年代來得猛烈,甚至我國最長一波的房市景氣低谷,還正是在人口迅速增加的時期,可見房市趨勢與人口走勢並沒有顯著的互動。
我國人口與房市關聯不深的情況,以往常被業者拿來當作「人口減少無損房市」的反駁依據。隨著我國人口結構即將反轉進入負成長,單就供需面來說,房市理當會受需求減少而走衰,但由於過往人口與房市趨勢無明顯連動,因此業者據此表示人口不會影響房市。
既然人口不會影響房市,用同樣的觀點來看,都會區人口增加,理應也不會對當地房市帶來幫助才對,否則若人口增加有助房市,人口減少就應當會衝擊房市才對;假如後者遭到業者否定,前者也就不會成立,因此用「人口與房市無關」的邏輯來推論,其實我國房市根本不存在業界所謂的人口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