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擴張過快 淡海銷售有得拼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由中央政府主導開發的淡海新市鎮,原是希望引導買不起淡水市中心房子的自用消費者移居。不過由於早期區內的公共建設發展牛步,加上土地完整,成本又低,因此仍能吸引建商在接近生活機能較好的舊市區週邊推案。

在95年的輕軌捷運利多重拋後,的確曾為新市鎮帶來一波推案熱潮,最大焦點即是隔年下半年推出的大型造鎮案「台北灣」,不過因這時候本區房市還是靠大台北外地、自住客源支撐買氣,因此淡水南熱北涼的市場格局並未因此獲得翻轉。

台北灣-江南大宅」接待中心。

在中央政府再度輪替後,輕軌捷運的話題一度胎死腹中,直到100年時,中央表示想在興建合宜住宅,紓解高房價民怨;而自住族群迫切需要的聯外交通-淡海輕軌也再度復活,讓此區房市上演價量爆走的戲碼。自101下半年起到103年,不少如麗寶、寶佳、宏盛、新潤等知名建商都在此區大舉推案。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由於輕軌捷運題材發酵,加上相對低單價的優勢,當時新市鎮的銷售速度相當驚人,價格也被快速墊高。買方結構則從原本外地、自用消費者轉為投資客的新天堂,甚至出現銷售秒殺案例。

不過,由於本區供給擴張過快,導致稀釋效應,結果除了受到央行的信用管制外,更被大選和稅改干擾,讓市況瞬間急凍,房價也進入盤整階段;加上公共建設依舊尚未兌現,區內的工作機會及經濟活動更相對不足。因此即使輕軌捷運近來終於正式動工,「一選舉就浮上來」的淡江大橋也宣布開工,但是對當地房價的拉抬效果,在短時間內恐怕還是幫助不大。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