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江翠北側風廊管制 亡羊難補牢

【文/住展房屋網】根據媒體報導,新北市府率全國之先,在板橋江翠北側(自辦)重劃區試辦所謂「風廊建築管制」,規定該區開發建築面寬,最多只能達到基地面寬的70%,以讓路給風走,進而讓大漢溪的風吹進板橋市區、減緩市區熱島效應。不僅如此,還規定第一排建築需提出所謂『環境風場模擬』,確保風能夠吹得進市區。

對於新北市這個開發規範(限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動機或目的是好的,但實際恐怕於事無補,堪稱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就算大漢溪的風能穿越、吹進市區,市區開發早就過度飽和,風很難真正穿越,進而達到對流效果,溫度怎麼可能降下來?

沒錯,現實上,台灣各都市地區的開發密度早已過高,根本無法反轉。以板橋為例,舊市區就不用說,新埔站周邊前幾年就長出不少超高樓層建築如兩「巨蛋」。至於新興區塊,情況其實更糟,像是新板特區,就是蓋得密密麻麻。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新北市其他地區也沒好到哪去。泰山十八甲重劃區惡例在前,近年幾個新重劃區卻又紛紛重蹈覆轍,諸如新莊副都心、頭前段,無一不是如此。

就連台灣第一個大學城北大特區,也有類似狀況,先前甚至傳出衛生下水道、地下電纜等基礎公共建設不堪負荷的狀況。大概只有面積超大的兩個新市鎮淡海和林口稍好些,不過說實話,開發密度也都遠遠高過原本規劃。

這些狀況,當然都會加劇熱島效應。而造成都市開發密度過高的最關鍵成因,甚至說病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是無限制地濫給容積獎勵!

而且後頭還有更糟糕的,現在政府力推的都更或危老重建,也都給予高額或說過多的容積獎勵(最高可達原法定容積1.5倍);從都市減壓及降低熱島效應的角度,可說是完完全全幫倒忙。

尤有甚者,大台北地區儘管是盆地地形易蓄熱,但也有能讓城市降溫的天然條件,那就是貫穿市區的河流;小至景美溪、大漢溪,大到基隆河、新店溪或淡水河,原本都能扮演形成風場、協助(都市)降溫的角色。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但就先不談江翠北側的大漢溪,現在這些河流沿岸,雖美其名興建所謂河濱公園,但人工建物過多,而且還是使用很多不透風、不透水的建材如混凝土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河川地不但毫無生態多樣可言,也讓都市熱島現象更加惡化。

甚至正受到關注的空汙問題,也和容積獎勵泛濫、開發密度過高息息相關。看看台中,這幾年一直在談PM2.5或其他空汙議題;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就是這幾年以七期為首開發強度過高,導致超高大樓櫛比鱗次,都市空氣無法順暢對流,甚至停滯,難怪空氣品質糟糕透頂。

獎勵的容積給出去,當然要不回來,但官方後續配套(公共建設補足)又聲聲慢,然後還又不斷地新增容積獎勵項目!?這種開發至上、以容積當誘因,卻又無視其為公共財的行為,真的必需檢討、扭轉;尤其,現在還需考量都市熱島等問題,不但應適可而止,甚至該全面喊卡。

否則,以目前溫室效應已積重難返之下,都市地區如繼續依循高密度開發的舊思維,恐怕就算再怎樣減碳,地球年均溫都將持續破表上升,到最後人類當然是咎由自取、自食惡果!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