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社宅續遭標籤化 建商避之唯恐不及

【文/住展房屋網】是想再次政績宣揚?還是呼應稍早小英所說,都更危老重建商機帶動經濟產業?24日內政部對外宣布,下個月將可望達成(政府)直接興建社宅第一階段4萬戶目標,第二階段8萬戶則將採中央主導興建模式;至於八年20萬戶目標還差8萬戶,則從包租代管補足;官方稱目前已媒合1.1萬戶,未來四年會持續推動,預計2024年可達標。

然而有關社宅興建量,過去官方曾提出的其中一項途徑,這回竟隻字未提?還記得四年前咱們的花次長剛上任時,曾表示「透過給予民間開發案容積獎勵,回饋公益設施」,也是社宅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現在看來,此方法顯然已被束之高閣。

但官方會有這樣的轉折,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先不管這項政策叫不叫好,從近幾年實際效果來看,很顯然根本不叫座,原因則仍在於,社宅至今還是被高度標籤化。尤有甚者,這幾年已完工、對外招租社宅,無論營建及管理品質都相當糟糕,更讓標籤化問題雪上加霜。一般民眾聽到社宅二字,還是避而遠之;也難怪就算有不小誘因建,商依然敬謝不敏。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根據觀察,容積獎勵回饋這部分,僅少數業者採用,就算用了也幾乎隱而不宣。再者,目前幾塊當紅重劃區如江翠北側、新店央北、桃園中路等,都有社宅預定地,但同區推案也多不張揚,要是標到的地在旁邊,那肯定更要裝作沒看見。

又比如最近桃園首件推出銷售的東門停車場公辦都更案,也是典型的公益回饋模式。根據桃市府稍早發出的新聞稿,得標建商蓋的兩棟建物中有一棟回饋給官方,當中除托嬰中心及親子館外,還有84戶社宅。

而有趣的事情就來了再交叉比對業者提供的規劃資料,的確也記載提供回饋若干公益設施,但可就完全沒看到『社宅』二字,遑論量體84戶這件事情。看起來,本案業主和同業想法類似,也把社宅當作是銷售抗性,不想大聲張揚,即便按規定必須回饋若干社宅量體,而且很可能根本不是設在建商棟別這邊,尤其幾個月前桃園市府還曾高調宣揚此事。

先不管這當中是否存在居住歧視或偏見等問題,基於目前公辦社宅的品質及管理都出很大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建商端視其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也是人之常情。實際上該檢討的,還是政府自己!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