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高樓拔地起 我們想要怎樣的天際線?

【文/住展房屋網】都市林立的摩天大樓往往被視為城市高度發展的象徵。在台灣,超過120公尺以上的大樓,就有150棟以上,且絕大多數集中在雙北、台中、高雄等地,一棟棟高樓,連成具摩登氛圍的城市天際線。

近期媒體報導,由於2018年中央放寬高樓環評相關法規,120公尺以內的大樓建造,可以不須經過環評,使建商興建高樓意願增加,因此近年高雄的摩天大樓數量突然暴增。

在高雄,近三年來開工的25層以上高樓,2018年為4棟,2020年為13棟,增加超過三倍,而光是這三年,高雄就已累積有29棟高樓開工,其中最高的更有46層樓。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高樓的興建,一般而言需要經過都審和環評,被不少業者視為曠日廢時。2018年,環保署修訂了《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原本規定,高度100公尺以上的住宅大樓,或70公尺以上的商辦大樓,都須實施環評,後來放寬為高度120公尺以上才需環評。規定鬆綁,確實讓蓋高樓的程序簡化不少。

城市人口眾多、產業多樣,可開發素地卻越來越少,因此能讓人口聚集在同一基地、不同樓層的集合住宅、集合辦公空間,對城市而言具有高度效益,蓋大樓確實是大勢所趨。然而,住展房屋網還是認為,即使政策鬆綁,審慎評估環境敏感度、以及整體城市風貌,仍然是重要的。

一般而言,高樓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中,會將日照、風場、交通等因素納入討論,並確保施工的噪音、污染物排放不會過度影響環境。但環保署2018年的法規修正說明中,卻只模糊提及放寬標準是由於「都市發展及建築技術提升」,而沒有解釋所謂的「技術提升」,是否真能改善大樓營造對環境的影響。

未經審慎評估就建設的摩天大樓,可能使城市風貌面臨改變,間接影響民眾對鄉土的認同。例如,在宜蘭頭城,前幾年落成的一座29層樓摩天大樓,就讓不少宜蘭居民感到可惜,認為它破壞了蘭陽平原的天際線,某些角度更遮擋了對宜蘭人具有象徵意義的龜山島。

除了對景觀、日照、風場的影響,過於密集的高樓也可能對鳥類造成危險。過去便有研究報告指出,全美國每年最少有一億至十億隻飛鳥,在飛行時撞到高樓而死亡。德州更曾在2017年出現400隻候鳥集體撞樓死亡的「離奇鳥案」。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優勢,過去一直有大批候鳥過境渡冬。政策寬鬆帶來建設誘因,若未來高樓過度密集,難保不會發生類似的狀況。住展房屋網認為,中央鬆綁法規的出發點絕對是良善,除了便民,更鼓勵建設以帶動城市發展。但發展的同時,也得重新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天際線?應該如何和既有的生態環境共存?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