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不只是空間 辦公室還能是「社群平台」?

【文/住展房屋網】「共享經濟」近年興起,改變了不少民眾的生活,也使台灣城市風貌煥然一新。以交通為例,12年前,YouBike在台北市開始試營運,沒幾年的時間就轉虧為盈,更擴點至中南部縣市;2018年,北部「跳蛙公車」上線,民眾可以自創公車路線,募集到一定人數,就能和「同路人」一起共乘;最近,台北市大馬路上,更隨處可見年輕上班族騎乘共享電動機車通勤。

比起交通,共享的「空間」雖然較不顯見,卻也蓬勃發展。例如網路平台Airbnb,專攻的就是住宿處的短期出租,不少家中有空房的家戶,都加入平台,等著迎接背包客。而在新創事業興起,自由接案工作者大幅增加的2010年代,更有不少專門提供彈性辦公需求的「共享辦公室」品牌陸續進駐台灣。

住展房屋網實際觀察,不少「共享辦公室」的「共享」,意義還更加創新,不同於前面提到的幾種租賃服務。前面提到的共享單車、機車、公車,以及住處短租,其「共享」大多僅止於「一起使用」的意義:也就是,大家透過租借系統,「一起騎」同一批單車、機車、「一起搭」同一班公車、「一起住」同一間房(當然是不同時間點)。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而「共享辦公室」最基礎的功能當然也是「一起使用」辦公場地、辦公服務,但近期更有不少共享辦公室業者將「共享」的意義擴大到「社群」,讓客戶「一起做些什麼」。

例如近年陸續進駐台灣的JustCo、WeWork等共享辦公室品牌,就積極為會員設計社群活動,透過提供不同領域的會員互動機會,使各種商務資源有機會匯聚,創造人脈連結及合作機會。在這個意義下,「共享辦公室」不再只提供「空間」及基本配備,甚至成為一種實體的「社群平台」。

「共享」辦公室的新意義,帶來「一起做些什麼」的樂觀遠景,不過「共享」卻非全然僅具正面效應。尤其當疫情之下,「隔離」、「孤立」已經逐漸成為趨勢,共享辦公室所代表的「一起」、「聚合」便顯得較具風險。講得直接一點,共享辦公室聚集了不同公司行號、常有差旅需求的商務人士,以及自由工作者,人流的管制確實較為複雜。

然而,社群連結已經逐漸成為新興共享辦公空間的核心價值;因此,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對於業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避免風險的前提下,讓社群持續保持聯繫。住展房屋網觀察,不少共享辦公室業者配合空間服務業務所推出的線上平台,或許就是在線下活動面臨阻礙時,能持續提供連結機會的契機。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