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有地震,我們家還好嗎?

【文/住展房屋網】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平均每年發生的地震達數千次之多,有感地震超過百次。88年921大地震,震度規模達7.3造成東星大樓倒塌;105年206大地震,震度規模6.6造成台南永康維冠大樓倒塌;107年206大地震,震度規模6.2造成花蓮雲門翠堤大樓倒塌,死傷人數都是百人起跳,因此建築結構安全更是政府、民間不得不重視的居安議題。

「制震設計」是在建築內安裝一種或多種的制震元件,簡單可分成兩大類,一種是位移型的制震器,另一種為速度型制震器,目的是希望地震來襲時,制震器會發揮功能吸收能量,控制搖晃的建築,減低不舒適感。在遭遇大地震時,設計上一般希望制震器能先發揮功能,讓地震不致損及主結構體本身,而在大地震過後,再針對制震器進行檢測,若制震器有所損壞再進行更換,建築物即可恢復原有安全狀態。但是由於現在的住宅建築有很多鋼筋混凝土牆或磚牆,這些牆體會影響到實際地震衝擊時,大樓真實搖晃頻率情況,故可能導致制震器本應該發生的防裂、抗震效果會和預期有所落差。

「隔震設計」是在建築的基礎層或低樓層的某一層當隔震層,並從當層每根柱子下方裝設隔震設施,藉此隔震設施吸收地震能量,減少因地震所發生的建築物之搖晃。隔震層不像一般樓層那麼高,只做為安裝隔震墊並連接上下建築結構可平行錯開移動使用,其內部必須完全防火並管制,以保護隔震墊免於遭破壞,畢竟上下建築結構全靠隔震墊連接與支撐。隔震設計在日本神戶大地震時發揮很大效果,減少許多建築物的損毀,日本特別重視公家單位的建築抗震能力,例如醫院和消防局以及一些政府單位等,都採用隔震建築,因為在大地震中,急救單位的建築不能損毀,才能救助廣大的傷民。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其實即使不加裝制震、隔震,還有很多方法,也能非常有效提升住宅耐震力,成本也無需增加太多。比如將梁柱尺寸略微加大、在不影響使用的地方局部增加梁柱數、增加剪力牆等,都能有效達到建築安全耐震的效果。以下為您介紹:

A.梁柱尺寸加大設計

直接從房屋梁柱配置的骨架設計加強,即是把梁柱尺寸加大。

B.增加梁柱數設計

增設柱位、柱跨距縮小。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C.增加剪力牆設計

耐震設計增加剪力牆。

另外「制震、隔震」建築在規劃時,也應一併考慮日後這些設施的保養、檢修、維護,甚至更換的問題,否則日後也會衍生很多無法處理的後遺症。而「制震」的裝設也應考量整體結構設計,絕不可未經專業設計計算即任意加裝在建築結構上,以免因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沒有加強設計,反而造成原有結構的破壞,影響建築之安全;另外「隔震」的規劃設計及施工品質更應特別加強要求,否則若因施工不精準或基礎不均勻沈陷等,造成大樓有傾斜問題,地震過後沒辦法回到原位時,對建築安全更是一大隱憂。

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為因素、無論是老房或是新屋、無論是建築外觀或是內在細節,房屋的結構安全,是設計、鋼筋、混凝土、工法、施工人員技術……的整體考量,絕對不是有做「制震、隔震」就有安全品質保證。房屋的結構安全絕對是你我應極具重視的重大議題,「如何選擇與建造一棟安全耐震的好宅」也是幸福人生中必做的一門功課。

『作者:戴雲發為國內知名結構技師,二○一四年十一月成立「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並且建立「建築安全履歷」認證制度;研發專利「Alfa Safe建築系統工法」。』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