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時代的居住革命 台灣健康宅全解析

作者:

本文收錄自:

當PM2.5數值成為比氣溫更令人關注的日常指標,台灣房市也悄然進入「抗霾元年」,從過去豪宅才有的空氣清淨系統,如今也已成為首購建案的標準配備;從簡單的防霾紗窗,進化為整合AI監測、雲端控制的智慧空品管理系統。

這場由空污催生的建築革命,正在重新定義何謂「宜居」,也讓建商們從比拼豪奢配備,轉向競逐「健康含金量」。

文/黃信安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2024年全國十大癌症死亡率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位居首位。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早在2013年就將PM2.5等空氣污染物質列為最高等級致癌風險。

更令人擔憂的,則是空污與室內環境的惡性循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與室內空氣品質密切相關,主要因室外空氣污染物如PM2.5、二氧化氮、臭氧等,透過開窗、縫隙、空調系統進入室內,加上現代建築氣密性提高,若無適當通風換氣,故導致呼吸道、眼鼻黏膜不適、皮膚過敏等症狀。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環保署研究指出,空污指數升高時,室內檢測值也相對上升,且SBS症狀通報明顯增加;過敏、氣喘患者及長時間室內工作者更為敏感;這種「關窗怕悶、開窗怕毒」的兩難處境,直接催生了市場對健康宅的迫切需求。

「SBS是指居住者在特定建築物內出現不適症狀,但離開該建築後就緩解,這與室內空氣品質不佳有直接關聯。」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輔導理事長曾婷婷表示。

換氣除溼比淨化關鍵

曾婷婷指出,現代人每天九成以上時間在室內度過,當戶外空污嚴重時,民眾習慣緊閉門窗,但室內會累積各種污染物,長期下來反而可能比戶外環境更不健康,「疫情讓我們更了解二氧化碳與空氣品質的關聯,而事實上單純只是擺放一台空氣清淨機在家裡,是沒辦法去除二氧化碳等物質的,換氣跟除濕才是最重要的。」

建商搶攻健康宅商機

面對空污危機與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建商紛紛將「健康」視為產品差異化的關鍵武器。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於2023年至2025年間統計與市場調查結果顯示,近年新建案中導入健康宅設備的比例已超過三成五,而智慧家居與健康宅整合案型的比例更突破五成,顯示健康宅概念已從過去的高端市場逐步擴散至一般住宅建案,並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趨勢。

像是位於新北市中和左岸重劃區的『灣岸Villa』,就主打採用日本Tostem氣密窗、荷蘭Poll-tex防霾透氣紗窗、台達新風系統的三重防護,更獲得Fitwel三星認證,成為全亞洲第一座健康建築住宅。

凱爾建築代銷專案經理張凱鈞觀察,台中因有著全台最大燃煤發電廠,市民對空污相對敏感,市區個案大多配備相應的防污設備,防霾紗窗已成為基本標配。不過,他也發現區域差異明顯,「市中心外圍區域如大里等地還沒完全跟上這股趨勢,但消費者需求確實正在改變。」

防霾紗窗施工有效維持室內通風及空氣品質。圖/台灣普特絲

防霾設備提升溢價

張凱鈞以近期在大里二期富人區推出的新案『立彩FANCY』為例,該案配備AIS防霾紗窗,吸引許多注重生活品質的客戶關注。「雖然價格主要反映地段與品牌價值,但防霾配備確實成為吸引客戶的加分項目,目前均價已站上五字頭,高過近一年成交的新案四字頭行情,該案最高成交單價更達每坪57.4萬元。」

久樘開發則是中部健康宅概念的先驅者之一,從疫情時期推出的『久樘宸陽』開始,就持續打造全方位健康宅概念,建立起完整的四大防疫措施:衛浴管道間採當層排氣逐層封閉、加裝瑞典Durgo氣壓平衡吸氣閥防止穢氣溢出、預留全熱交換機穿樑套管,以及電梯車廂配備SHARP隱藏式空氣淨化系統。

久樘開發銷售部總經理黃照旺表示,「購屋族對健康宅的需求正快速成長,從『附加價值』轉為『基本要求』,已經不是高端市場的專利。」

順天建設更是台灣首家採用日本TORNEX醫療級系統的建商,過去在台中科博館特區打造的『順天科博』一推出即熱銷賣破六成,成為健康宅市場接受度的最佳證明。

台中陸府建設則從另一個角度切入,透過建築體本身的大量綠化,以降低空污與熱島效應,同時擁有專業的「綠海植人團隊」提供植物維養服務,將建案基地打造成天然的空氣清淨機。

從投資回報角度分析,基礎健康宅配備每戶約增加50至100萬元成本,但銷售速度提升、溢價空間擴大、品牌形象與國際認證價值同步提升,普遍三至五年內可回收投資。

核心技術機械通風

現代健康概念宅的關鍵,在於導入「受控機械通風系統」,簡單來說,就是讓房子自動呼吸。台灣建築中心定義,此系統會主動從室外引進新鮮空氣,經過多重過濾後送入室內,同時建立正壓環境來阻擋外界污染物入侵;多數健康宅標配的過濾效率可達到PM2.5去除99.97%,大於等於九成。

針對近來頗受建商與消費者關注的全熱交換器,奧雷建築師事務所分享實務經驗:「其原理是讓室內外空氣對流,同時要在前端加裝前置過濾箱,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否則低樓層空氣品質會更糟。」

據了解,一套全熱交換系統依坪數及管線配置約需7至9萬元,前置淨化箱濾芯則需6、7千元,且安裝時需考慮天花板高度限制。曾婷婷從專業角度提醒:「重點不在設備品牌,而是在規劃系統的能力。像是正負壓、感測器、吊頂系統等,都是還沒有住進去就要規劃好。」

室內全熱交換器具主動通風功效。圖/奧雷建築師事務所

技術升級主動淨化

在這場抗霾軍備競賽,設備技術不斷升級,從最初的空氣清淨機「關門」策略,進化到保持通風的防霾紗窗,再到主動式的外氣清淨系統,建築防空污技術正朝向更智慧、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原本是中科工程師的台灣普特絲董事長黃振明,因家族罹患肺腺癌的切身之痛,毅然決然投入防霾事業,「原本想用空氣清淨機關門解決,但室內太悶,家人還是喜歡開窗,外面髒污就會進到室內。」

經過搜尋比較,黃振明選擇荷蘭Poll-tex靜電防霾紗窗,運用靜電原理吸附懸浮微粒,在保持通風的同時達到防霾效果。他表示,30坪房子安裝全室約需0.0萬元,目前已與精銳建設、甲山林等建案合作,累積全台超過350棟建案實績。

更高階的技術來自日本TORNEX外氣清淨系統,採用高壓靜電的電子式集塵濾網,過濾效能可達98.5%,目前該系統已廣泛應用於日本羽田、成田機場、韓國仁川機場、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等國際機場,以及各大醫院手術室,定價逼近六位數,但提供24小時主動防護,用電量僅11瓦。

智慧管理系統如台達、日立等品牌,整合空品監測、換氣機、空氣淨化,全屋數據資訊雲端回饋,台達電UNO系列監測器能監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PM2.5、甲醛、臭氧、總揮發性有機物等共七種因子,當空氣品質下降時自動啟動通風設備,消費者可即時掌握室內空品改善成效。

而消費者對健康宅的接受度遠超業界預期,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團隊執行針對2023年進行的《運用內政大數據分析我國民眾購買綠建築的意願與誘因之研究》顯示,有71%住宅買家購屋時高度關注「健康」、「空氣品質」等特性,62.28%願意多支付一至5%金額購買健康宅,23.7%願溢價多付6至10%價金。

健康宅案型溢價多為5至10%,部分豪宅個案達20%,且去化速度顯著快於同期無此配備建案,購屋族對健康宅設備普遍有正面體驗回饋,對過敏、氣喘及有小孩家庭的體感改善最為明顯;此外,消費者行為研究更顯示,高齡族、銀髮族、小家庭、專業人士等對健康家居需求最強,主要關心空氣品質、安全監控等特性。

防霾產業鏈成形

在需求帶動下,完整的防霾產業鏈正在成形,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發布的《2025全球室內空氣清淨市場報告》,預計該市場在2024至2029年間的複合年成長率約為10.1%,顯示市場規模持續快速擴大。

健康宅配備如機械通風、空氣濾淨設備市場年均成長率逾二成,高於傳統建材與一般家電,從荷蘭Poll-tex、日本TORNEX等國際品牌,到台達電、維新應用科技等本土廠商,都在這個新興市場中找到定位。

根據SGS及台灣建築中心認證報告,健康宅完工後PM2.5、二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物等關鍵指標均優於現行國內法規及WHO標準,技術可行性已獲得驗證。隨著AI、IoT技術持續進步,未來的健康宅不僅能主動監測並調節空氣品質,更能學習居住者的生活習慣,提供客製化的環境控制。

業界普遍對健康宅市場持正面看法,預期未來五年健康宅將成主流,與區段及坪數並列為購屋最核心條件;更重要的是,這場由空污催生的建築革命,正在改變人們對「家」的定義。從過去的遮風避雨,到追求豪華舒適,如今「健康」已成為居住的核心需求。

延伸閱讀》
空污壓境1/廢核後購屋邏輯大轉彎 北客轉向宜蘭尋好空氣
空污壓境2/84處空維區大洗牌 大安、竹科、A7誰是下一波房市黑馬?
空污壓境3/建商撞上空維政策 從綠色噱頭到居住真功夫

呼吸紅利 當空氣改變房價 空品治理大調查:購屋邏輯重寫中
台灣首座空維行政區誕生 借鏡倫敦經驗 台北啟動城市空維革命
空污時代的居住革命 台灣健康宅全解析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專欄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