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惟馨周報】去年底金管會提前宣布,解除國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制,財政部更調高優惠房貸額度;不過業者對來年市況仍保守以對,多表示將減量推案以為因應;經濟能否好轉,仍是後市榮衰關鍵所在…
隨著新舊年度交替,大選也進入最後割喉階段,而揮之不去的高房價問題,還是英倫兩人交鋒焦點;去年底前第二次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小英繼續強調八年內要蓋20萬戶社宅,朱立倫則仍不斷質問錢從哪裡來。

家戶購屋比 15年新低
的確,無論是政府蓋公宅或民眾買房,錢顯然都是個大問題。不過這廂為錢、為高房價而煩惱,那廂卻開始大放送;不知為何故,金管會原訂今年稍後才要正式公佈解除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之管制令,豈料去年底就提前宣布。此令解除後,按國銀目前放款動能估計,將有1.3兆資金可重新挹注房市。
然對於這項年前大禮,業者不大領情;建商表示來年推案將減量,因此並無太大幫助,房仲業者更直言銀行放款是看借款人信用,因此消費者可能還是嚐不到甜頭。事實上,即便財政部去年底宣布,青年安心成家專案貸款額度提高到800萬,大概也還是杯水車薪。
畢竟目前房價還是高不可攀,消費者依舊阮囊羞澀,未來更盼不到加薪可能,當然持續觀望裹足不前,這也導致目前房市交易清淡。根據初步統計,2015年家戶購屋比3.2%創下15年新低,房價更高的台北市更跌到3%以下。
北投市況冷 價格認知有差
稍早傳出近乎全面性價格鬆動的北投,市況就持續冷清;原因是唭哩岸周邊出現5字頭廣告戶後,消費者認知價跟著拉低,但線上個案還是想要賣6字頭甚至更貴。而且,連打5字頭(59.8萬/坪)的「琦寓」,本身銷況也不理想,主要是多數戶別還是要賣60萬/坪以上,且有公設比偏高的問題。
奇岩新社區內開出70萬/坪表價的「國美大奇」,因為價格屬該區低檔,詢問度還算穩定,但近期銷售速度也放緩;現場稱已售超過七成,市場上則傳該案實際成交價不到60萬/坪。
至於特定區旁的「東煒大可山石」,要價比國美案高,銷況自然更不理想。同區舊案「三發奇岩道」更名為「三發景悅」,將於三月重新進場,不過本案動線問題難解,仍將是未來銷售時一大抗性。
近士林磺溪行義路一帶,則出現新案「阿蘭納」,規劃五樓電梯公寓、一樓停車(地下室機電空間),二到四樓43坪三加一房、五樓56坪樓中樓,全案雙併規劃共8戶,開價75萬/坪,成交見5字頭。榮總後方新案「天母好逑」則打1千萬以下(988萬)總價,不過據悉是複層式規劃,銷售異常低調。
 |
台北市北投區「阿蘭納」。 |
尊貴大安區 豪宅將上陣
北市相對低價區市況不理想,但市中心大安區靠著超強門牌效應及置產需求,就算單價居高不下,還是有個案稱銷售平順。其一就是據傳被正牌川普盯上,甚至可能提告侵權的建國南路「Trump Park」;該案現場宣稱已售出九成,買方主要是置產族,另也有自用客買合併戶 。
另一宣稱銷況不錯的,則是訴求近捷運麟光站,門牌為臥龍街的「大安齊麟」,靠著大安區門牌,成交價都站上8字頭;該案代銷稍早已撤場,業主將另覓銷售單位。
雖說近期大安區是低總價個案表現,不過接下來又將是豪宅天下,因為元利建設兩大案都將在今年稍後擇期推出;這包括頗具話題性的信義聯勤案「ONE PARK」,及和平東路、金山南路口,師大校區對面「和平大苑」兩案,合計案量超過600億,單戶都以上億計。近期豪宅市場受到高額房屋稅影響,交投清淡,上述兩案未來銷售反應更受到矚目。
至於已推新案,則是大安路門牌,基地近大安國中的「忠泰鳳磐」,屬都更案,目前還在進行分戶事宜,因此銷售明細及開價都未定,僅知總銷大約10至15億,為地上12層地下4層建築,55及63坪為主力產品,預定農曆年後公開。
 |
新北市三重區「峰景敦仁」。 |
三重天價豪宅 出場亮相
說到豪宅,不光是台北市,新北市也出現同型案例開出天價,這是位於三重新北大道體育場旁的「峰景敦仁」,確定開出90-100萬/坪三重新高。
本案為新成屋,規劃72及88坪四房77戶,含2戶店面,在其中一戶店面內銷售;據悉業主想賣75萬/坪以上,但地主戶實價揭露不到60萬/坪。該案訴求潤泰營造預鑄工法,去年10月就進場潛銷,累積來人逾百組,預計農曆年後強銷。另一新案為龍濱路的「龍門晶鑽」,和峰景案一樣是合建案,共12戶可售,規劃28坪二加一房,純預售,開價48-57萬/坪。
近期三重銷售較佳的,則是相對低單價案。仁福公園旁「怡華躍龍門」開價下修到53萬/坪,但仍要賣52萬/坪,目前已知將延到明年中交屋;仁安街「弘盛仁富」則打出39萬/坪廣告戶,一般成交在40-45萬/坪,由於附近有菜市場,進出動線不優。近永福國小的「弘暉双囍」則打出1388萬廣告戶,實價登錄38-41萬/坪(開價51萬/坪)。….>>欲閱讀全文,請訂閱惟馨周報
油電雙漲大錯特錯 油價回檔房價卻回不去
台灣房地產價格走勢,向來與民生必需的油價、電價息息相關,只要油、電價格大漲,房價通常隨之大漲。原因在於,油、電價格上漲,會引發市場上對通貨膨脹的疑慮,房市會出現一波「置產抗通膨」的買盤,這種買氣來得又快又急,因此容易快速推升房價,房價也會出現一波暴漲。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民國62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6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當年台灣房價均出現瘋狂性飆漲。最近的一次,則是民國101年間的「油、電雙漲」,當時馬英九總統堅持實施油、電雙漲,激出抗通膨買盤,直接導致房價飛漲。
在油、電雙漲實施前後,許多建案遇到大戶「掃貨」,甚至有建案接待中心還沒蓋好,房子就已全數賣光。為什麼大戶敢大舉掃貨?因為依照過去經驗,凡油價大漲,房價就會漲,更何況油價、電價同時大漲,房價不漲才怪。
當時,曾有不少學者出面發出諫言,力主油價不能一次漲足,因為油價有高有低,若油價唐突調漲,民間物價必定「萬物齊漲」;但若油價回跌,物價卻跌不下來,受傷最重的將是一般民眾。
然而,政府並不理會這類建議,仍執意大漲油價。孰料才沒幾年,油價已跌到每桶30美元,但無論物價或房價卻仍如大紅燈籠一般高高掛,已經回不去四年前的價格了。這一個政策決策的重大錯誤,讓民眾背負高房價的痛苦,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呼籲新任總統應引以為鑑,別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