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惟馨周報】1129『大限』愈來愈近,選戰進入最後白熱化階段。房市業者則早採取迴避、迂迴戰術;這使得選後多區推案爆炸,惟真正的強銷期,可能落在農曆年後…
大台北捷運路網中最後一條,全線都在北市境內的松山線,上週六正式通車;無論是否是替連勝文造勢,前一日下午通車典禮冠蓋雲集,除現任雙北市長外,連馬江二人也都到場為選舉熱場。
國際間情勢發展則和前週大同小異;OPEC不願鬆口減產,使得國際油價繼續跌跌不休,國內95無鉛汽油售價也跌破30元/公升大關。日元同樣繼續狂貶,有分析認為年底可能會出現1美元兌換120日元;中韓簽定FTA的消息,則在國內再度引發相關論戰,惟恐引發台灣外貿受創。
業者迴避選舉 推案延後引爆
在選舉話題為首的各消息面渾沌及干擾之下,房市業者不急著『表態』,市況也無太多變化。業者避開選舉、休養生息,採迂迴戰略的動作很明確,因此選前推案少、媒體縮,但選後不少區域房市供給將有爆炸性演出;價格走勢也仍延續本刊稍早發布消息,維持新案繼續抬價、舊案價略鬆動的情形。
最高單價的台北市,或許是首長選情話題最多,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因此選前一、兩週市況仍在低檔,連平均單價最低的文山區,在主打4字頭價的使用權案「華固新天地」撤場後,市場也迅速降溫。
不過選前仍有少量新案已冒出,是門牌天母西路巷內,行政區屬北投,生活圈則屬天母的士林開發案「木蘭居」,總銷20億,規劃77坪大坪數產品;人員已進駐潛銷,預計選後隔一週正式公開。開價未定,預計成交價不低於110萬/坪。
捷運定案拉抬 汐止推案增
 |
汐止區「半島花園」接待中心。 |
新北市房市同樣也在度小月,不過檯面下早已暗潮洶湧,不少個案人員已進駐潛銷,準備選後就要大幹一場。
首先是南港隔壁的汐止,雖然最近銷況不算好,但應是選前民生汐止線辦先期動工儀式的激勵,將推新案相當多。最先起跑的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涵洞旁的「半島花園」,上月中就搶推一期A區,產品為29-32坪二房及42坪三房兩種,共90戶,開價46萬/坪,同一期還有兩區將在選後接續推出。成交3字頭應是本案最大賣點,不過基地旁有數支大電塔。
已有不少個案銷售中的市區,年後也還有新案;仁愛路近秀峰國小的「敦美御林」和汐止火車站附近的「忠孝大院」,銷售人員選前已進駐,不過現場都表示選後才會擇期進場及強銷。其他預推新案還有仁愛路巷內的「哲人德林」及同區新潤建設案,茂德機構新案則在社后地區。
即將推出的個案,產品規劃約莫都是二到四房,價格也仍很高;目前所知除「半島花園」外,成交價都設定45萬/坪起跳,部分個案甚至要賣5字頭以上。
兩大新市鎮 供給繼續擴張
新北兩大新市鎮近年推案已很多,但選後供給仍持續擴張。先看林口,有頭湖國小附近規劃純三房的「京懋軒」,扶輪公園第一排「玄泰文華」推一到三房,按該公園周邊行情及前例,可能會開5字頭高價,其他還有訴求近家樂福及興建中國賓影城的「宏璟W One」及近三井outlet的「春見築」。
將推新案中最大且產品規劃最跳tone的,則是A9站旁森聯41層高樓案,將是100及130坪雙併、單戶獨立梯廳規劃,為近期罕見的豪宅規格,成交單價則可能上衝5字頭,開出林口新天價的機率不低,最快約明年農曆年前後進場。
相較於選後推案熱鬧,選前林口房市仍在低檔,10-15組週來人已算高標,2字頭成交案還稍有銷售成績。選前先推出的是文化三路二段巷內的「連翔不染」,規劃42坪三房共30戶,開價34萬/坪屬小區塊高檔。
再看北側的淡海,近期市況也維持低檔;唯二亮點,一是在地建商和光機構的「真善美」17期「和合和韻」,基地近綠山線G7站、屬商業區,共135戶,開價25萬/坪;亮點是該建商首次推出訂簽8%及工程零付款優惠,加上原本就有不少粉絲客,因此低總價兩房據悉很快就被訂光。
另一亮點則是淡水行政大樓及新市國小周邊,最近強銷的「新市之星」,據悉反應不錯,現場稱銷售已過六成;本區塊機能較佳,又近舊市區,因此是新市鎮內少數成交行情站上3字頭,還能相對順銷的區塊。
和林口新市鎮類似,選後淡海推案還不少;寶佳機構還有不少塊基地,稍早傳出可能開淡海天價,還稱擁有私人碼頭的「海上皇宮」最快明年第二季推出,另溪福機構新案位置則在G5站附近。
南段紅樹林至竹圍也有不少新案;除了已在潛銷的豪宅案「大隱豐盈海」外,近綠山線G1站的「双捷戀」預計明年第一季推出。前期景觀豪宅案「水立方」則是成屋後重新進場,還有30多戶可售;由於都是17樓以上景觀戶(全案共41層),因此新開價高達70-100萬/坪,比預售期間貴了一倍有找,想當然是淡水新天價。
「水」案附近的陳年舊案,歷經多次換案名再推的「海帝」也約同期再推出銷售。該案年中就已有跑專進駐,還有30多戶可售;由於多屬側面面河戶別、景觀稍差,該案因此打出3字頭廣告價;實際開價則為38-68萬/坪,現場宣稱不二價銷售。….>>欲閱讀全文,請訂閱惟馨周報
從韓國看台灣-華人房產商品化 社宅推動挑戰大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今年九合一選舉真的很不一樣,其中北市由兩個無任何公職經驗的政治素人競逐,當然話題十足,而且連韓國也『軋上一角』。原來稍早中韓簽署FTA,執政黨於是順水推舟,指控在野黨杯葛阻撓貿易協定簽署,傷害台灣經濟,藉以尋求選民支持。
說到韓國,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奇妙國度;這幾年韓星、韓劇、韓製品充斥台灣,但國際運動競賽上,韓國隊又是台灣勁敵;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台韓總在互相競爭。然而這幾年韓國不但追過我們,甚至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如因高房價而興起的青年社宅推動,就是一證。
韓國發展社宅的背景和台灣類似,起點恰好和台灣無殼蝸牛運動同年;原因除同樣高房價現象外,也有違建拆除,導致違建戶迫遷的社會問題。而韓國近年歷任之盧武鉉、李明博及現任朴瑾惠三名總統,都把社宅視為重要政見,以政府之力,透過公法人機構大量興建,目標是達到11%以上OECD國家平均水準。
根據巢運今年六月赴韓考察所得,目前韓國廣義社宅(含政府自建及其他方式提供者)占全韓住宅存量已超過8%;不過由於以增加量為目標(90年代後韓國社宅增加速度世界第一),因此多蓋在市郊,外觀和規劃也都制式化,結果產生標籤化甚至歧視。於是近年韓國政府嘗試不同模式,如融入民間社企力量、租售混搭或收購民間空屋等等。
韓國經驗確實有很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但還是有歧異處。首先是官方態度,這從預算編列就可看出。韓國從2009至2018年這十年,每年編列住宅政策預算4.9兆韓元(相當1372億台幣),台灣稍早揭櫫的十年計畫,預算則僅67億,再考量人口數,韓國的住宅政策預算仍是台灣的94倍,高下立見。
這時很多人會質疑,這不會對總體預算造成排擠嗎?但韓國政府將居住視為人民基本需求與權利,因此傾國家力量推動、保障之,即便公法人機構負債累累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認知,當居住需求得到保障、滿足後,社會底層弱勢問題減少,社會結構將更穩定,這資產是無形,是再多有形金錢也買不到的。
台灣政府的想法,則仍停留在居住需求可全透過買賣或租賃之市場機制解決或滿足;結果就是什麼都還沒做,就先預設立場說財務上不可行,甚或恐嚇這會造成標籤化,會產生貧民窟云云。
然除官方心態外,人民觀念也有落差。如近年韓國民間推行類似合作社制度,由年輕人集資租屋,甚至融資找地自建房屋,提供廉價租屋;然而,這並不一定是出資者使用。這樣的方式,台灣一般人看來肯定感到不可思議。更不用說韓國租房需先繳付大筆押租金,換到台灣,大概都會把這筆錢當頭期款來買房。
所以,對房屋這項民生財仍傾向自有、購買取得所有權,甚至視為商品,或許才是台灣推動社宅的重大盲點。從最近兩則看似不相干的新聞,便可約略看出這樣的習氣。
一是日本東京高價住宅賣到海外,另一是澳洲打算限制外國人在當地置產,藉以抑制該國一年來狂漲超過13%的房價。巧的是,兩者共同點都是華人;原來東京豪宅跑到香港找華人買家,澳洲房價狂漲據報導是中國人的『傑作』。綜合以上,華人將房屋持有權,甚至視為商品、投資財的觀念非常執迷,毋寧是台灣推動社宅的極大挑戰,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呼籲各界應有更多理性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