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福山
近年空污議題已不再只是環保或公共衛生,而是逐步影響購屋與開發策略。從全台劃設的84處空維區,到雙北、大台中、竹科、南科等典型案例,都顯示政策正走入日常生活圈。購屋者開始把「能不能安心呼吸」納入條件,建商端也不得不調整思維,把空品治理當成長期規劃的一部分。

從建商端來看,也開始將空維區納入開發思維。陸府建設副總經理蔣海芃坦言:「講環境綠化不難,但如果能搭上制度治理的脈絡,那才是生活品質的真實保證。」
他指出,像中央公園這種低碳示範區內,未來若能與社區設計、生活機能整合起來,將會是一個具影響力的市場方向,即使短期內市場不見得買單,長期來看,這將成為都市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條件之一。

下一站不看利多,靠空氣說話
空維政策的角色,正從單點管制轉變為城市治理的骨幹。當地方政府願意投入資源、整合交通與社區機能,空品防護便能覆蓋住宅、學校、醫療設施,形成真正的生活網絡。
未來,若空維能延伸至更多住宅區與通勤節點,並結合建商的綠能設計與社區治理誘因,將有機會構築「空品× 城市設計×健康照護」的三重架構。購屋時,人們看重的不只是地段或機能,更是城市在長期治理上的承諾與誠意。
空氣品質,正快速成為衡量城市信任度的關鍵指標;在房市競爭愈發激烈的時代,能將空氣品質納入長期承諾的城市與社區,才有機會贏得人口與市場的雙重信任。

延伸閱讀》
空污壓境1/廢核後購屋邏輯大轉彎 北客轉向宜蘭尋好空氣
空污壓境2/84處空維區大洗牌 大安、竹科、A7誰是下一波房市黑馬?
空污壓境3/建商撞上空維政策 從綠色噱頭到居住真功夫
呼吸紅利 當空氣改變房價 空品治理大調查:購屋邏輯重寫中
台灣首座空維行政區誕生 借鏡倫敦經驗 台北啟動城市空維革命
空污時代的居住革命 台灣健康宅全解析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