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住不打商」發酵? 私法人轉向整棟商業不動產

文/住展雜誌

近期在政府「打擊炒房、不打擊商業」的政策導向下,私法人將置產目光轉向商業不動產的趨勢日益明顯。住商機構觀察台北地政雲資料發現,過去一年以來,台北市出現多筆總價超過3億元的整棟商業不動產交易,其中包含商辦及旅館,顯示「打包式」購樓已蔚為風潮。

根據台北地政雲最新揭露,士林區承德路四段一處屋齡11年的12層商辦大樓,於去年底以總價5億6,688萬元由私法人整棟購入。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士林區近期因北士科議題備受關注,加上商辦物件無論自用或出租都具備效益,因此成為私法人青睞的置產標的。該筆交易為承德路四段實價登錄以來總價次高的交易,總坪數達1,167.8坪,屋齡11年在台北市整棟出售案例中實屬稀缺,更突顯其吸引力。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住商機構進一步盤整近一年台北市總價高於3億元且為整棟交易的商業不動產,共計有4筆為商辦、2筆為旅館。除了士林區的案例,大同區承德路三段亦有兩筆整棟商辦交易,總價分別為9億8,370萬元及8億1,630萬元。此外,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及內湖區瑞光路也有整棟旅館及商辦成交。

台北商辦、旅館交易熱絡 專家:都更效益成誘因

賴志昶補充,近期整棟型商業不動產交易熱絡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此類商業設施用途多元,業者購入後可供自用或出租,使用上更具彈性。其次,此類物件通常產權單純,且多位於精華地段,未來長期而言可期待都市更新改建的效益。第三,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後,私法人購置住宅受到許可制限制,但在「打住不打商」的政策下,私法人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資金便轉向價格相對穩健的商業不動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此類商用不動產在市場上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商業活動頻繁的蛋黃區,往往成為置產族爭相購置的標的。除了高租金潛力外,面對潛在的金融風險,金字塔頂端族群傾向將資產轉移至較為穩固的投資工具,而具備保值性且進可攻、退可守的商用不動產,便成為其資金停泊之處,這也是市場對此類不動產仍抱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整體而言,在政府政策及市場趨勢的共同影響下,台北市商業不動產,尤其是整棟式交易呈現明顯的升溫趨勢。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商辦及旅館因其多元的使用彈性、產權單純性以及潛在的都更效益,持續吸引私法人投入資金。加上考量到資產配置及避險需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台北市的商業不動產市場仍將維持一定的熱度。

延伸閱讀:
遠雄今年迎368億元完工潮 商辦熱銷再添6.1億元
展望2025年商辦需求續強 租金繼續漲
科技業帶台灣商辦起飛 未來3年供給爆量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