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他是對的 「缺工、房價、囤房稅」錯綜複雜的關係

【文/住展房屋網】自2020年以來,台灣營造市場缺工問題不斷惡化,導致政府重大工程與民間新建案營造成本大幅飆升,2021年情況再進一步惡化;而建商將營造成本轉嫁至房價,更成為近年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如今,我們回頭去檢視近兩年來缺工的問題,不禁令人感嘆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當初主張「開放移工、抑制房價」的構思,或許是個正確的觀點。

原擬開放移工 學界、輿論一致反對

我國營造市場缺工問題於2020年已非常明顯,不只新建案市場缺工,連政府重大工程都無法順利發包。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於2020年Q3提出「有條件開放一般住宅、商辦大樓建案進用移工」的構想。然而,這個構想因遭遇學界與輿論撻伐而中止。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當初反對內政部的學者,部份認為「人力成本占比低,不至於影響房價」,有的則認為「缺工是假議題」,而反對的輿論則說「開放移工取代國人工作機會,房價也不見得會跌」等等。在外界壓力之下,花敬群改口而行政院也不再推行此案,整個計畫告吹。

勞動力短缺無解 營造成本狂飆

到了2021年,本土疫情於5月左右爆發,之後與歐美等國都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國內營造人力更加吃緊,營造成本一飆不可收拾。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近二年來國內各縣市營造成本上漲程度不一,少則漲4萬元/坪、多則漲6萬元/坪,其中工資與原物料成本上漲是最大主因。

我們現在回頭去看,當初學界反對並非不無道理,畢竟從以往經驗來看,人力成本確實鮮少成為房價上漲的主因。但顯然過去的經驗,並不適用在近兩年房市,而多數人輕忽了通膨的問題,壓根沒料想到每坪營造成本竟然可以漲得這麼多,連政府多數官員也沒想到,以致於重大工程、社會住宅需追加預算,發包預算激增。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囤房稅開徵之後 誰為租屋族買單?

除了開放移工議題,花敬群先前也主張「囤房稅非特效藥」;花敬群認為,實施囤房稅之後,租房子的人肯定第一個受害,房東會直接受到衝擊,當然會要求房客埋單,這是經濟學上非常清楚的道理。

營造成本飆漲造成房價上漲,尤其蛋白區受影響幅度最大。接下來,各縣市囤房稅普遍實施之後,假如租金真的再往上漲,那麼租屋族的損失該由誰來扛呢?是支持課徵囤房稅的人、還是政府該負責任?恐怕,只有租屋族自己要掏錢買單。至於那些說「課徵囤房稅才是居住正義」的人,肯定跟當初反對開放移工一樣,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也許他是對的 「缺工、房價、囤房稅」錯綜複雜的關係 營造成本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