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容積大放送 淪為買票政策

【文/住展房屋網】先前房市大多頭時,每逢大選一到,「打房」就成為政治人物選舉主要政見。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發現,今年大選狀況風向轉變,政治人物把打房當作重大政見的風潮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大方送容積;比誰送的多、頻頻加碼,管它合不合理,反正先送就對了。這對大台北城市環境發展,只怕是弊多於利。

放寬容積最積極的是新北市,「新北市都市計畫法施行自治條例」在去年底完成三讀,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刪除容積獎勵上限」,一般地區容積獎勵上限,依距離捷運站遠近不同,最高可以放寬至一百%,國民黨推派的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也支持此案。

至於國民黨新出爐的台北市長人選丁守中,更是提出都更「一坪換一坪、再加一個停車位」的政見,並表示「我辦得到」。不過,若以北市現行容積率來看,一般住宅區四到五層樓公寓要做到一坪換一坪都不太可能,更何況加送停車位;如果這個政見要兌現,唯一手段就是給予更大量容積獎勵,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面對新北市與台北市長選舉對手的夾擊,台北市長柯文哲也不得不撩下去,宣布要重劃更新地區,並給予10%的時程容積獎勵。但與新北市與丁守中相比,柯文哲給的10%獎勵,已經算最保守、給得最少的了。

雖然柯市府給的容獎算少,相對來說較負責任,但仍無法抵抗這股送容積的潮流。各個候選人大方提出送容積政策,對老屋屋主來說當然是好消息,因為未來換到的房屋坪數可能更多,財富遽增的機會越高。

這種送容積政策乍看之下似乎「免成本、免花錢」,但容積給得越多,城市開發強度越高、入住人口將更密集,政府送容積當下雖看似不用錢,但未來勢必要花更鉅額預算去更新、強化基礎建設與改善生活環境,假如政府都無作為,那代價就是生活環境會逐漸低落,這些潛藏的社會成本費用龐大,難以估算。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現在政治人物大方送容積,或許討好了選民、獲得選票,但真正獲利的只有是有房子的屋主,而取房子越多獲利越大。政治人物如此作為,真的對得起下一代嗎?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www.myhousing.com.tw;《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