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建設的活化與年輕化

【文/住展雜誌】現代都市建設的良好底蘊,乃築架於美善完備的願景之上。任何執政團隊若缺乏那幾縷思維,或某種層次的質感,則無論花費多少心力,投注恁大資金,終歸只能形塑一座平庸的城市。在開放且不斷更迭的年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小確幸模型都會,很可能因銜接不上主流系統而當機,從而阻滯前進的步伐。

好萊塢科幻片常見如是畫面。眾多地球人圍觀陌生旳飛行物,膽怯不敢上前察看,好奇不肯離開散去;擔心外星人有敵意,甚至出動各式器戒備。狗咬刺猬顯示了這群人的知能極有限。台北的大巨蛋就仿彿前述的幽浮,忽然出現在北市東區。多年諸般折騰,存廢難決,連累同區段街廓市況黯淡,種種議論從未停息。

當年陳水扁市長時代,曾與宋省長談巨蛋事。未料廿餘人過後,仍然懸空,前景難卜。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真如此擔驚受怕?抑或一切都只是政治操弄?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除了具體龐大的巨蛋館之外,都市更新亦是新東西,廿餘年來樓梯響個不停,卡關案例卻多到出盡鋒頭。迄今猶沒能解開防護罩,都更失敗比例必將持續攀高。

危老改建近時喊得比啥都大聲,業主建商皆看好有多少百億元的案量。但別忘了,這檔事也是新的;台北從廿餘年前的「初老」,直至如今的「中老」,執政團隊一再輪換,心態卻一貫到教人訝異。市民期待中有魄力、有識見、有願景的首長,始終未曾出現。台北市逐漸趨於又老又醜,這些具象的概念的新希望,能實現嗎?

近日官方公布一項數據,即每年花在醫療的金額,最燒錢的前十名排行,包括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資訊中特別指出,平時不留意保健,病症齊發時,既痛苦又耗錢。都市建設亦然,從基礎的道路橋樑公園街景,加上公用建築和公共設施,根本必須紮實牢固,而後民間的個別建造施為,才能夠方便順利。

換言之,官方宜營造良好的都市更新環境,儘可能給予優惠的改建條件,發揮獎掖和激勵的輔助效應。否則一座危老城市,動輒得咎;挖馬路爆瓦斯管,電纜線、配水管等隨時處在斷爆邊緣,教百姓提心吊膽。基礎狀態完備,能省去未來施工者許多麻煩,且可減少無謂的資金耗費。先能做到這樣,有餘裕迎接大量新建設的到來,全面配合。

台島各行業人才濟濟,士農工商,各綻光芒。然而一旦參選擔任公職,便被許多非專業因素所困。如利益團體,黨同代異,選票情結,意識形態等等,八爪魚似的綑住手腳,堵住耳目,本事再也無法充分展現。而急功近利倨傲自大的一面遂明顯的曝露於外,誠為可借。或許,選舉政治的社會,大眾只能包容這些必要之惡。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者追求或接納新事物,年輕樣態的活性不可欠缺。以全球知名科技鉅業為例,谷歌、蘋果、亞馬遜、英特爾、臉書等,員工平均年齡多低於四十歲,其中半數僅卅歲出頭。所謂英雄出少年,愛因斯坦相對論問世,才廿六歲,拿破崙征服歐陸,始年滿三十,都市年輕化,自然也宜借助年輕人的思維的眼光,畢竟城市的未來,是屬於他們。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