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打房是政客「自我寬解」的作為

【文/住展雜誌】年輕人買不起都會區房子,是全球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的普通現象。狹隘的視界和非優質的媒體,讓人們誤以為只有本土如此。試想,高薪社會如新加坡或東京,當地的年輕族群同樣買不起蛋黃區樓房。原因何在?經濟愈發達,都市愈繁榮,區段房價必會水漲船高到一個程度,即使年輕人非低薪族,仍然得熬許多才能賺夠買樓的錢。

這種現象的邏輯不難理解。房價高低和一般商品無異,皆由市場供需決定。譬如在台島偏區縣份的鄉郊,一口氣造了十萬戶公宅?賣得掉嗎?不問可知。何以故,供需而已。交通不便,地處偏遠,再便宜也沒人買。否則台島年輕人在許多中南部或東部縣市,有許多買得起的物件,為何從未考慮?

換言之,倘若廿五K或卅K的月薪族,工作三年、五年即有能力買大安、中山區的房子,那會是什麼情形?帝寶一坪卅萬元?一品苑廿八萬元?從現實情況來看,薪資水平高低和房價高低,完全是兩碼事。前者是經濟資源分配問題,後者則有複雜背景原因,以及無殅爭議的土地建材工料成本。原來是不相交的平行線,卻被政客給栓到一塊兒。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瞧美國大選政治募款,動輒百千萬元乃至數億美金。那些金主多是社會經濟繁榮的重大受益者。因支持對象上台之後,回報的利益十分驚人。如此一來,財團企業資本家想減稅,不想加薪,政客只能唯唯諾諾。或許政客也希望給低薪族沾點光,加幾趴月薪,但有心無力。畢竟主動權操在金主手中,政客無奈,便另思他法。

這個妙方即是把長期低薪造成的貧富不均,全部推到房價太高這議題上。事實上,即使房價不高,薪資水平也一樣低,一樣買不起房子。但藉操作媒體及渲染,房價遂成了罪魁禍首;而努力打房,一心為低薪族、弱勢者爭取居住正義的政客群,而搖身變成正義的一方。所有圖利財團資本家的政策政令,悉數從貧富對立陰影中脫困。

房價是物價,米價、車價、機車價、機票價、珠寶、黃金價,哪樣不是物價?何以人們消費不起、買不起,卻只打房價?台積電六百元夠高了吧,為「投資正義」,應打到三百元,且不許融資。現今用限縮房貸來打炒房,自備款必然增加,這才真阻斷年輕人首購之路,打碎買樓脫離無殼族的美夢。究竟打炒房還是打買房者?誰看得懂呢?

囤房稅兩稅合一,種種稅制只為炒房,打到地主了嗎?西門町大馬路旁三百多坪地,每坪五百餘萬元標得,放兩年半之後售出,每坪一千餘萬;本錢十八億元,賣得卅八億,淨賺廿億元,打到炒地者了嗎?當然沒有,銀行欺負小戶人家十幾坪、廿坪不給貸款,才真是謀殺居住正義的凶手!廢事說理,理成烏有。請政客說說,何以打房能得公平?

貧富差距嚴重,意識形態對立嚴重,類似課題現今無法解決,已成為普世的焦點議題。是故,政客不必胡亂抓替死鬼,把房價乃至整個房地產業都打成全民公敵,來替自己能力不足解套。媒體扭曲報導的結果,不僅建商變成反派,代銷、房仲,甚至連購屋的散戶想申請房貸者,都被視為該打壓的對象,真教人拍案驚奇!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