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太勤變扣分項 聯徵紀錄成房貸風控新門檻

文/陳昱均

在房貸利率維持相對高檔、銀行資金面轉趨緊縮的情況下,授信政策明顯保守,房貸審核也同步收緊。近來不少購屋族為比較不同銀行方案,簽約前便急著申請聯徵,然而卻渾然不知短時間內多筆紀錄卻反被視為資金壓力訊號,導致信用評分下滑。專家指出,銀行端的風控模型會綜合查詢頻率、負債比與收入穩定度,只要出現異常高的查詢次數,系統便會自動標註為高風險客群,反而成為申貸的扣分項。

這樣的現象在第一線貸款實務上早已浮現,好事貸創辦人孫鴻貴說明,聯徵紀錄事實上在金融體系間可互通,民眾同時向多家銀行送件時,查詢紀錄會被各家銀行同步看見,「過去銀行重收入,現在更重行為,查太勤反而扣分。」

銀行端風控趨嚴,房貸核准條件除利率與估價外,聯徵查詢紀錄亦成重要審核依據。

詹力勳地政士事務所創辦人詹力勳則補充,許多購屋者為搶時間或比條件,可能一口氣申請三、四家銀行,反而在系統中留下過多紀錄,形同自曝資金焦慮。他建議,可先透過代書或主要往來銀行,了解個人信用評分、負債比與可貸成數,再採「序列送件」策略,逐步申請、依結果調整,以免被誤判為急需資金。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而房貸審核不僅取決於信用行為,也受物件估價結果牽動。卓越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祥銘指出,若物件估值偏高、信用又出現頻繁查詢,銀行會視為「雙重風險」,進而降低貸款成數或要求增加保證人,「部分區域的估價已低於市場成交價,若再疊加信用評分不穩,銀行自然會傾向保守核貸」。因此,他也提醒購屋者最好能夠預留自備款空間,以免臨時補差造成財務壓力。

在法規層面,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簡稱聯徵中心)是依據《銀行法》第47條之3及《銀行間徵信資料處理交換服務事業許可及管理辦法》所設立的信用資訊服務機構,主要功能為協助金融機構間進行信用資料蒐集、交換與提供查詢,並非主管機關、而是屬於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理的資訊交換平台。​

盛方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王士豪指出,銀行是否核貸,屬各銀行自行的授信決策範圍,依法得依內部風控政策調整條件或拒貸,「聯徵紀錄只是其中一環,但一旦在模型中被標註為高風險,就可能影響授信評分或貸款條件」。他建議,民眾可以定期檢視信用報告,若發現異常查詢或誤登資料,應主動與銀行或專業人士說明,以避免被評為高風險組別,並指出:「購屋族若想順利取得貸款,應減少短期重複查詢、集中主要銀行申貸,並保持穩定金流紀錄,讓信用分數維持在安全區間為佳。」

延伸閱讀》
養老金上鎖!萬件「逆向房貸」背後的隱憂:專家揭「雙重防線」避險新組合
房貸荒同業攜手購地 戴德梁行:建商取暖分攤風險
10年房貸多300萬 銀行資金吃緊警訊浮現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