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一個產業能否永續發展,
繫乎人才是否生生不息。
房地產業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近年不少青壯二代,
接下父執輩的多年基業,
力圖為產業塑造新風貌……
在多數人們的認知當中,房地產業總是作風嚴肅、處事剛硬,甚至有些人會以千篇一律、欠缺活力來詮釋這個發展歷史綿長的傳統產業,但假如房地產業真如普羅民眾想像的那般一成不變,又何能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屹立不搖呢?從諸位克紹箕裘的產業青壯領導者身上,我們興許可以找到答案。
以建築裝載生活 以hygge精雕舒活
大隱開發執行長 張駿
提到社會大眾對房地產業經營階層的印象,不外乎有著黑白斑駁的髮絲與銘刻歲月的面容,但年僅三十五歲的大隱開發執行長張駿,斬釘截鐵地破除了外界無謂的刻板印象。
張駿令人目光為之一亮的地方,不僅僅是他的年輕爽朗,他在固守品牌形象的基礎上,用他在海外汲取的豐沛養分,為企業注入了前衛思維與突破,兼顧守成與開創的行事方針,比他的外貌更讓人驚豔。他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風格,在其首度操刀的「大隱小藍海」一案中表露無遺。
大隱之於淡水房市,彷彿愛馬仕之於巴黎時尚,是尖端豪奢的代名詞,可是任誰都想不到,過去僅供豪門大戶獨享的大隱開發,在張駿的操盤下竟誕生了第一宗首購小宅案「大隱小藍海」,但打破慣例並非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落實張駿以建築構築美好生活的核心理念。
 |
以建築創造美好生活,是大隱開發執行長張駿的核心理念。 |
用建築 創造美好生活
他打造的「大隱小藍海」,處處流洩著北歐丹麥的hygge生活思維。hygge有溫暖、安全、舒適、擁抱及快樂等多重意涵,是一種在簡約之中感受幸福的生活哲學,因此在「大隱小藍海」的規劃設計中,住戶可藉由張駿的每個巧思,簡單而直接地品味到生活的溫潤甘甜。
「人生的重要時刻,幾乎都在家裡發生,因此建築物是創造生活的容器,而這個容器不但要讓人們用得起、養得起,更要為想過美好生活的你我,締造最大的生活價值」張駿這麼說著,也在「大隱小藍海」這麼做著。
張駿的第一筆代表作,不僅是大隱總價最平易近人的案子,亦有著大隱旗下建案最高的綠覆率。對於向來講求地盡其利的房地產業來說,在基地內留置大片綠地,意味著利益的折損,但張駿卻認為,能讓住戶在低碳環境下幸福自在的深呼吸,犧牲一點利潤又何妨!
小宅生活 因共享加分
張駿的貼心,還展現在社區公設的設計上。由於小宅空間有限,住戶的許多渴望,難以全然在私有領域內獲得實現,因此張駿為社區導入了『共享』基因,將那些無法於私有領域達成的需要,透過社區公設來圓滿,這樣的理念,讓「大隱小藍海」的公設能為住戶帶來更大的滿足。廚藝教室中足以塞進整隻肥美烤雞的大烤箱,即是張駿實踐共享概念的代表性設施。
 |
小宅空間有限,讓張駿決定用共享概念打造公設,以滿足住戶需求。 |
曾在紐約生活的張駿提到,在美國『一個大烤箱可以解決很多麻煩』,因為美國民眾常於節慶邀集好友到家聚餐,在烤雞、披薩跟啤酒的調劑下,所有煩惱、憂傷、不快通通一掃而空,但要是家裡沒有一個夠大的烤箱準備美食饗客,屋裡將不存在歡笑聲。然而小宅難有大烤箱的棲身之所,也沒有充足的宴客空間,所以張駿把它們變成了公設,讓全體住戶都有機會舉辦宴會,品味人情之美。
共享思維的導入,既新潮又大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與他人分享空間並加以維護,可是張駿認為,台灣民眾擁有良好的公民素養,並且注重生活美學,還懂得在自由與秩序之間保持平衡,這些特質讓台灣有足夠的本錢發展共享文化。言語之間,顯露出他對家鄉土地的信心與關懷。
堅守信念 不為變而變
雖然為企業注入了諸多新穎元素,但張駿強調,他不是為變而變。自二十七歲由金融業投身房地產業,張駿從大隱的基層做起,深知公司一路走來所秉持的優良傳統,他是大隱人二代,對此必然堅定持守。
大隱多年來,都以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揭櫫的『持久、有用、美觀』來雕塑建案,在此之上,大隱還特別重視建築與人、與環境的關係,這些信念不單單是大隱的根本原則,更是張駿永恆的核心價值,即使物換星移,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引領團隊靠制度 厚植品牌靠溫度
宜誠建設副總經理 賴明鐘、賴明皇
深耕桃園在地數十寒暑的老牌建商宜誠建設,近年領導班子中也浮現了六、七年級生的新面孔,那便是賴明鐘與賴明皇兩位副總。賴明鐘、賴明皇倆手足,自幼跟著董座父親賴廣田在工地奔波幫忙,加上兄弟二人求學時均學習土木工程,對房地產業相當熟稔,因此承接家族事業,在外界看來理當十分得心應手,可是兄弟倆在領導團隊的路途上,並不如外人想像般順風順水。
以房地產的專業角度來看,兄弟二人的學識經歷均屬一時之選,但大哥賴明鐘卻表示,年輕似乎成了一種原罪,即使兄弟一直以來都在業內歷練,資深員工對於兩兄弟的專業度仍抱持質疑,讓初承衣缽的賴明鐘與賴明皇面臨領導危機。
制度化管理開創新局
為了順利整合團隊,賴家兄弟從工地主任、採購著手,花費大量心力充實專業,並在溝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以真材實料取得員工們的認同與信賴;同時也一改過去欠缺系統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員工考核制度,讓公司人員進退有據,解決團隊的磨合問題。
二弟賴明皇提到,上一代的領導風格雖嚴厲,但往往易受情緒左右,所以兄弟進入經營團隊後,便將人事管理制度化,達到穩定團隊的功效。這段重構核心團隊的過程,前後花了兄弟倆七到八年的時間,但辛苦付出終能收獲甜美果實。
賴明鐘表示,向心力強大的核心團隊成形之後,對公司的業務拓展有很大的幫助。早年父執輩的親力親為,雖能鞏固品質,但難免會有分身乏術的時候,如今團隊中有多位中高階主管協助監督案場,讓公司有更大的能量去衝刺推案量。
 |
宜誠建設副總賴明鐘表示,建立制度化的人事管理後,公司更有餘力拓展業務。 |
導入專業系統顧品質
雖然領導團隊改變了事必躬親的行為模式,但為捍衛建案品質,他們為公司導入了施工稽核機制,領導團隊以每五到六人為一小組,分組至各案場審核工程進度與水平,充分為宜誠旗下的建案質量把關。
不僅針對源頭施工樹立專業管理,對於售後的保固修繕,賴氏兄弟也引進了專業系統加以輔助。賴明皇說:早年的保修機制過於傳統,僅仰賴人力掌握流程與進度,若人員出了狀況,保修服務將中斷,這非但徒增企業運作的資源浪費,也讓消費者產生不好的觀感。
因此近年宜誠改採科技管理,藉由專業軟體的協助,將保修流程透明化,並可留下完整的服務紀錄,讓消費者權益獲得完善的維護,也為宜誠厚植用心負責的品牌形象。
 |
宜誠建設副總賴明皇認為善用專業科技,可讓公司運作的效能更突出。 |
提升配備愛護消費者
宜誠對消費者的體貼,還展現在建材配備的升級上。賴明鐘指出,近年宜誠在外觀方面更加強調質感,所有用料選材可謂不惜成本。目的就是希望為住戶打造最完美的家。
賴明皇進一步補充,考量到我國的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好好呼吸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奢侈,近年宜誠大舉在建案中配備全熱交換器,往後更打算將全熱交換器作為建案的標準配備,讓所有住戶都能在溫暖的自家暢快呼吸。
然而全熱交換器的管線複雜且頗佔空間,將其列為標配,代表建築設計須配合更動,並非所有建商都甘願做這種損利費工的舉動。但對賴氏兄弟而言,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為其建構生活品質出眾的宜居住宅,是宜誠責無旁貸的使命,因此他們歡喜做,甘願受,期待一切努力,能讓住戶的明天變得更美麗。
新世代新眼界
產業換血迎新生
隨著愈來愈多的二代生力軍加入經營團隊,他們與時俱進的新潮思想,打破了房地產業在外界眼中的墨守成規與呆板,並促動著產業的新陳代謝,讓不動產這一行,在傳統產業的骨架之下,融入了新創產業的活躍靈魂。
疫情過後 區段房市或將質變
【文/住展房屋網】數十年以來,台灣一般民眾在選擇居住區段地點時,鄰近明星學區幾乎是最優先考慮的重點。後來逐漸變成寄學籍,但也得買間小公寓才能遷戶口。是故,有好學校的區段房地產沾光,身價常維持高檔。
近時疫災橫行,人們恐慌之餘,或上網或上街,到處找藥局排隊,買口罩、買酒精等等。此時此刻,住家附近有診所、藥局,或超商、全聯等賣場者,多麼教人羨慕。或許下回換屋時,就專找這樣的區段街路。
話說回來,原本這類店家如藥妝店、速食、超商、零售、五金被服賣店,多半聚集在捷運站附近,或住宅聚落等人口稠密處。開店擇址的三大要訣,地點、地點、地點。沒有人氣哪來財氣!隨之而起的是房價也比較高,方便必須付代價,乃世間普及之道理。
從前小店舖最喜開設在公車站牌附近,或戲院周遭,比較有人氣。如今則被捷運站取代,瞧店租金水平差別,即可知其冷熱。大部分人不肯多走幾步,總覺近就是方便省時,人同此心,反映到市況及價格。未來或許又有新態式,誰也難預料。但看全球各城市地鐵站旁的熱鬧景象,大概再過幾十年亦不易改變。
這回疫災傳播之快、廣及深,駭人聽聞。從而可知人們趴趴走之本事,一直都存在。地球村天涯若比鄰,此時聽來像諷刺。鎖國閉門謝客,好似天方夜譚,如今卻不得不為。藥局、診所、百貨用品,現已成為寵兒,每天都有人潮報到。本以為歐美很先進,但瞧他們搶物資,也是一個樣!
由是觀之,世人最看重的還是自家性命,疾疫肆虐,個個避之唯恐不及。世間各式人都不缺,這回疫情報導連續劇,教人大開眼界。待不久將來一切平復後,或許人們檢省之餘,會出現新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