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惟馨周報】已開打的美中貿易戰,堪稱影響國內外經濟的最大變數。不過國內房市目前受選舉干擾較明顯,因此第二季業者推案強銷積極,同期推案的銷售反應及成績,更將直接決定全年房市表現…
全球關注的美中貿易戰,緊繃情勢最近迅速升溫;美方先祭出301條款,爾後中國隨即針對128項美國進口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且還選在愚人節之後一天宣布,等於向川普宣告,要打貿易戰,一定奉陪。
美中貿易戰 後市重大變數
幾乎等同正式開打的美中貿易大戰,早已被各界視為影響未來經濟的最大一隻黑天鵝,台灣當然更是首當其衝;畢竟台灣向來與美國貿易關係緊密,近年經貿則更是高度仰賴對岸,因此夾在兩艘航空母艦當中,如一葉輕舟的台灣,肯定受到拖累。
不過目前為止,島內尚且還感受不到如此氛圍;或許原因在於年底選舉話題提前引爆,受到的關注程度更高。事實上,近日房市建案銷售遇到的最大干擾因素,正是候選人競選廣告排擠建案銷售引導看板。
選舉廣告排擠 宜蘭人氣難振
像宜蘭就是如此;雖然這陣子天氣穩定,來人確實比前月稍增,但受到競選人廣告排擠影響,人氣指數其實仍在低檔。至於成交,還是卡在買賣雙方價格認知;據悉最近客戶出價還是和賣方設定成交價有相當落差,因此速度依然龜速。
再看到個案近況。進士路(近宜蘭運動公園)透天案「一花一世界」進行產品變更,因此新增40坪產品1戶,總價1188萬;縣政特區「南法莊園」新打出訂簽開30萬及銀貸九成(含公司貸)訴求,近文化中心大樓案「法吉歐里」則推出簽約50萬、月付2萬限量30戶之促銷專案。
回到縣政特區,續有新案,為桃園建商推出,先建後售、可即刻交屋的「興揚阪神」,規劃建坪78-85坪電梯別墅共6戶,總價1788萬起,屬同區段相對低總價。
 |
宜蘭縣宜蘭市(縣政特區)「興揚阪神」。
|
員山也有新案,為位深洲大道上的甲建案「香榭麗舍」,規劃建坪59-86坪,總價928萬起,10戶可售;稍早本案強打廣告戶總價838萬,不過據稱已售出(建坪58坪)。
新東區南港 終於現新案
回到台北市,南港近期線上個案稀少,市場人氣自然不可能高。如今市區地帶終於又見新案,為位育成高中對面商業區的「東本木」,規劃18-38坪一到三房共70戶,開價85萬/坪,另有6戶店面保留。之前曾相當熱鬧的經貿段,也將會有億德建設推出新案,產品為26-32坪二、三房共34戶,預定五月初公開。
再看到中研院周邊,舊案「謙閤」之前實價登錄單價來到4字頭,但現在又拉高回5字頭以上(成交),目前所剩戶別多面中研院,業主轉為堅持價格。同區段門牌屬新北汐止的橫科地區,則除稍早曝光的大案「甲山林天墅」外,興富發前期案「森學苑」改案名為「興富發莊園」,也將在月底重推。
 |
新北市汐止區(橫科)「甲山林天墅」。
|
林口新市鎮 兩邊異樣情
接著看到林口新市鎮。林口段這邊市況仍在低檔,不過終於又有新案推出,位置則都在當地家樂福賣場周邊。首先是「富堡晶璽」,規劃41-54坪三、四房,可售52戶,開價39萬/坪,一、二樓規劃店面(保留)。另一新案「旺洲逸品極-逸品區」則在家樂福後側商業區,規劃32-60坪二到四房共191戶(含3戶店面),開價45萬/坪;不過該案「極品區」(同區段)稍早實價登錄成交價平均近32萬/坪,最低更可見2字頭。
同區「長耀挹品」則算特殊案例;該案曾在102年推出潛銷(並未正式公開),據悉有售出,當時傳成交價36-38萬/坪;目前該案再以成屋之姿推出,開價38萬/坪,產品為60-68坪,還有約40戶可售。
 |
新北市林口區(新市鎮)「長耀挹品」。
|
新市鎮林口段近況平淡,但交流道對面龜山段則相當熱鬧。首先當然是A7站附近公辦重劃區持續加溫,當中又以寶佳機構推案最多,包含鴻築、和峻、佳晟、和耀等,該機構旗下公司都會有推案,尤其鴻築還將一次推出兩案,分別是「金捷市」及「樂捷市」,其中前者已在潛銷,官方說法是五月正式公開,開價可能逼近30萬/坪。
除寶佳外,台中富宇建設推案「敦峰」也相當指標,基地有兩千坪,量體據悉超過700戶。桃園建商竹城新案「宇冶」稍早也已曝光,之後還有新潤建設案。
至於龜山段市區,最近則傳出高單總價案「華麗新貴」業主驚傳跳票;由於廠商、買家聚集案場周邊抗議,更使得該事件登上新聞版面。據了解,周邊包含「福樺閱」、「芳彬家」、「緯銓美學」等,早期都是同機構或相互投資持股之同業所推,因此近期銷況多少都受到衝擊,當然也多少影響同區段整體房市的氣氛。
南桃新坡地區 公寓產品增
中壢往觀音方向(新坡地區)新案還是很多,大致仍以透天為主流,但已開始有不少訴求更低總價的公寓案出現,然折合單價並沒有比較低,因此後續銷售反應還待觀察。
透天新案首先有央大附近「大清六藝」(前期已有介紹),附近還有達和機構案(掛隆陞建設),後續會有約60戶量體,目前先推20戶。同區「民權大亨」則是前期案「赫里翁」更名重推,目前主打建坪125坪,產品總價2688萬含標配;之前成交價則都在2600萬以上,且是毛胚交屋,因此算是變相降價。….>>欲閱讀全文,請訂閱
惟馨周報
青貧族成購屋主力 恐埋房市大危機
【文/住展房屋網】台灣的房子都是誰在買?是手頭上有滿滿養老金的退休族?還是年收入百萬起跳的高薪份子呢?據比價平台彙整金融聯徵中心的房貸資料顯示,國內的購屋主力並非手頭較寬裕的高薪族或退休銀髮族,而是年收入未達百萬的青壯年青貧族。
據該平台所作統計,去年我國貸款購屋者,高達68%年薪低於百萬,年收入少於60萬者(即月薪低於5萬)更將近4成,與一般大眾認為的「房子都是有錢人在買」的印象落差甚大。
這樣的統計結果看似意外,但其實不難理解。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對高資產族而言,購屋的投資目的遠大於自用目的,然而近年房市景氣顛簸,投資獲利的可能性降低,因此高資產族目前對於前進房市自然沒有太大興致,導致這幾年富人的購屋佔比相對低。
市場投資氛圍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自用剛需支撐,而退休族與高薪族,恰恰多半不屬於剛性買盤,因為這些享受豐厚經濟果實的民眾,很多名下早就有不只一間的房子,沒有在歹時機購屋的必要;反倒是中低收入的青壯年,雖然負擔能力不太好,但因應生涯發展,有必需購屋的迫切性,才會在盤整時期冒險入市。
此外,收入在中低水位的青壯上班族,正好是補貼性購屋政策的適用者,加上景氣跌宕之際,業者為提振買氣,大舉推出低自備、無息公司貸等降低門檻的優惠購屋方案,使本來與無緣買房的青貧族能跨越障礙晉升有殼族,故而促成近年青貧族反成購屋主力的景況。
青壯上班族一圓購屋夢,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但實際上可不見得。因為若無業者讓利促銷與政府政策助攻,大多數青貧購屋族其實是欠缺買房能力的;當中許多利用低自備方案買房的民眾,甚至很可能低估了後續的還款壓力,一旦將來讓利效應退卻、補助政策更迭、利率走升、實質薪資持續倒退,青貧族的負擔壓力將比想像中更巨大,辛苦買下的房子,最終恐落入法拍悲劇,行庫也將面臨更嚴峻的呆帳問題。
而當前房市這種放低門檻、擴大客源的方式,換個角度想,乃是一種需求的虛胖,因為在原始狀況下,許多人其實不具備購屋養房的能力,然而業者眼看買氣提升,又再增加供給量,對房市發展而言,實非健全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