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熄火 商辦市場點燃下一波熱潮

作者:

本文收錄自:

住宅市場陷入寒冬,成交量驟降,買氣明顯收縮,但與此同時,商辦市場卻悄悄逆勢升溫,成為少數仍具成長力道的不動產類型。不論是企業擴張需求、建商產品轉型,甚至資金尋求避風港的趨勢,商辦正悄悄重寫市場格局。

文/翁嘉妤

「過去商辦的價格是平穩上漲,但自近幾年乃至於未來,將會是直線往上揚,更可能成為企業新戰場。」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從近期第一線成交數據觀察,商辦在房市寒冬中逆勢崛起,而高力國際也發布了2024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投資市場調查,商用不動產交易量達1821億元,年增32.3%,創下歷史新高。

三大關鍵引導建商轉戰商辦

陳益盛分析有三大因素決定商辦的熱度,首先為長期缺乏足夠供給。30年前因產業外移,商辦與廠房淪為乏人問津的資產,建商不敢貿然投入,於是長期以來商辦的供給幾乎為零,直到近幾年產業回流、型態改變等,需求一夕之間爆發,供應端來不及反應,導致價格迅速被墊高。

其次、科技紅利加持。因全台七至八成的商辦皆集中於台北市,但隨著開發飽和,當不少企業總部有擴充樓地板面積的需求時,腹地不多的台北市中心便已無法容納,因此企業紛紛轉往南港、內湖,甚至北士科等新興區域發展據點,加上輝達等國際企業進駐,科技紅利的加持,更讓市場信心推至高點。

「我們最近在北士科成交一間商辦,今(2025)年初價格尚在六字頭,過完年就破七,三月成交每坪74萬元,五月再拉高至78.5萬元,六月直接突破八字頭,短短半年內,單價飆漲近20萬元。」陳益盛說道。

其三則為政策助攻。央行一連串信用管制政策,以抑制住宅市場交易為主軸,但對商用不動產則未多加限制,也使得「打住不打商」成為市場潛規則,因此不少建商逐漸察覺,與其苦撐住宅,不如調整產品線進軍商辦。

「事實上我知道的就有12家建商,早在幾年前就嗅出機運,轉戰商辦市場。」陳益盛點出,包含華固、興富發、國揚實業等共12家建商,陸續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以興建或都更的方式推出商辦產品。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黃昭閔也發現,原本商辦和住宅雙軌並行的親家建設,近年則改變策略,選擇於七期開發商辦,至於住宅則轉而以都更、危老等方式,在舊市區續推,策略更趨分工。

台商掀商辦需求中部打先鋒

回顧商辦需求的第一波起點,可追溯至2018年台商回流,當時大量製造業選擇返台設廠,首波需求集中在工業區的廠辦空間,其中,中部因長期擁有製造業聚落基礎,便在這波回流中,成為全台家數和投資金額最多的城市。

「這不是有意炒作,是有基礎的剛性需求。」黃昭閔分析,相較於住宅市場,雖曾歷經一波資金熱潮,但現已走入調整階段,而商辦卻始終穩定向上,價格緩步增長,雖無戲劇化的起伏,卻有穩定性和耐久性。

從區域觀察,台北市的商辦過去集中在敦化南北路、信義區等精華地段,「豪宅每坪喊到200萬元以上,而商辦僅140萬元起跳,價差明顯,幾乎打七折」。陳益盛表示,近年來商辦隨著需求升溫,與住宅之間的價差逐步拉近。以信義區指標商辦『統一國際大樓』為例,近年成交價從185萬元一路跳升至210萬元,太子建設更以每坪222萬元入手,刷新全台商辦最高成交價紀錄,拿下信義區C位。

投報落差大商辦創造新藍海

隨著房價節節攀升,住宅出租的投資報酬率平均僅1.3至1.5%,極少突破2%;反觀商辦則能達到2.5%甚至3%,收益幾乎是住宅的1.5倍,因此吸引不少資金轉進商辦市場,視為保值與收租兼具的資產配置。陳益盛進一步分析,產業結構改變,推升微型商辦成為主流產品之一。以台中為例,市政特區內的住宅單價動輒破百萬元,而微型商辦仍可維持在每坪70至80萬元,吸引自用與投資買盤進場,創造另一個藍海市場。

黃昭閔則指出,台灣人「有土斯有財觀念」越往南走越影響置產決策,使得中南部地區偏好可購買的商辦,而非北部流行的租賃型微型商務中心,加上現在不少建案提供完善公共設施與共享資源,即便是小坪數買家,也能享有大型會議室、休憩空間等,提升了實用性與吸引力。

此外,國際局勢動盪,如美中關稅戰等變數干擾,也成為商辦資金浪潮的推手,企業更傾向配置穩定性高、稅務規劃空間大的資產類別。商辦的長租特性、企業承租穩定、可折舊避稅等優點,成為了資金避風港,受到家族企業與高資產族群青睞。

當房市政策不斷轉向、資金尋找出口,住宅市場面臨壓抑時,商辦市場卻憑藉實質需求、政策空窗與報酬誘因逆勢而起,從微型商辦到總部型辦公空間,從買方結構到建商策略,這場商辦逆襲戰正悄悄重寫台灣不動產版圖。

虛胖崩塌 一場全民資金派對的代價 投資客斷頭、建商卡關,房市進行脫水測試

房市虛胖崩塌1/從團購到斷頭 北客南下搶房淪賠售潮

房市虛胖崩塌2/青埔仲介店掛頂讓 改跑外送房仲業掀求生潮

房市虛胖崩塌3/十年寬鬆後遺症浮現 學者批政府才該學到Lesson

2025買方反攻術 打開降價地圖看懂鬆動訊號

住宅熄火 商辦市場點燃下一波熱潮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買房站哪邊!你選哪一邊?
《桃園》藝文特區 VS 青埔特區

一邊是桃園老牌豪宅聚落——藝文特區,機能成熟、商家林立,文化設施齊備,生活便利度無可取代;

另一邊是新興國際門面——青埔特區,高鐵、捷運、購物中心全到位,未來話題十足,發展潛力爆棚。

對你來說,哪一個才是最「頂」的桃園生活圈?快投下你的一票!

藝文特區:機能成熟、文化底蘊深厚
青埔特區:交通國門、潛力無限

買房站哪邊,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的態度!

住展專欄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