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遞延減國稅? 商業掛帥蔑視歷史!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給我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是花東民眾多年來的渴望,現今沿斷崖發展的蘇花公路,每逢大雨必坍塌,民眾行走其中無不提心吊膽,使花東居民對蘇花改工程的順利進展有著無限期待。

然而原訂民國107年全線通車的蘇花改,近來因遺址維護、包商倒閉等問題纏身,需延至109年才能如願,讓花東民眾大失所望,花蓮縣長傅焜萁甚至要求中央應減免花東國稅,以補償工程延宕所造成的損失。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理解花東居民對工程延宕的憤慨,但傅縣長一番減免國稅的說詞,實讓人難以苟同,也過度簡化蘇花改工程拖延所突顯的沉重背景因素;身為地方父母官,為民請命無可厚非,但傅縣長的言論,無意間透露出其重商重利的開發主義信仰。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傅縣長所謂的虧損何來?而且還到了可以減免國稅的地步?想必是指蘇花改通車背後所蘊含的龐大觀光商機,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得告訴傅縣長,蘇花改的建設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提升花東旅運量,而在於改善蘇花公路的安全性,給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因此商機的引進只是附加價值,而非主要目的,但傅縣長卻本末倒置,令人啼笑皆非。

對花東交通而言,即便蘇花改交通延遲,也不會拖累當前的交通品質(因為蘇花改壓根就還沒通車),試問何來虧損之有?且若以此標準來看,過往修復屢屢延宕的中橫、南橫等各地公路維修、開闢工程,沿線居民是否皆可據此要求減稅?光想就覺得荒謬至極。

再者,因蘇花改出土的漢本遺址,是我國史前時代原民活動的重要史蹟,紀錄著早期原民的貿易軌跡,是補足歷史的重要拼圖,對開發高度密集台灣而言,漢本遺址著實相當難能可貴,哪怕蘇花改工程會因搶救遺址而遞延,也不應急就章蔑視史跡。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漢本遺址移交時程的拖延,還反應出現今社會獨尊工商弊病,即產業人力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當前社會重商主義掛帥,歷史、考古等冷門專業鮮少有新鮮人投入,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史蹟的保存與維護自然難以速成,故此次蘇花改因保存歷史遺跡而延宕,正是我們檢視產業結構偏頗一方的好機會,而非將其視為開發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況且我國向來對原民歷史的重建與論述不甚重視,對原住民缺乏尊重,如今莫為了漢人念茲在茲的商業利益,忽視遺跡對原民歷史重塑的重要性。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強調,蘇花改不是一條為了炒房、炒農地、賺陸客財而生的道路,它只是一條讓民眾不必膽戰心驚的回家的路,官民間若未有正確認知,只怕將來蘇花改反成區域發展的一把利刃,在地人根留家鄉的願望,將被湧入的人潮所切割。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