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去年以來,國內房市成交量降到谷底,為了刺激民眾出手買房子,建商、代銷卯足全力大送贈品,從家電、裝潢、停車位、Apple 3C、賓士、出國旅遊,甚至送遊艇。不過民眾最質疑的是,與其搞那麼多名堂、送那麼多贈品,還不如直接降價來得實際。但建商也是有苦難言,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原因可能就出在「實價登錄」上。
為了提振買氣,建商可說是「什麼都送、什麼都不奇怪」,而且送的贈品價值不低,並不是濫芋充數的玩意兒。但對購屋者而言,贈品不一定人人都用得到,「大降價」才是最具吸引力的手段。明明送贈品、降價兩者成本差不多,為什麼建商就是不願意降價?
有建商向住展房屋網表示,不是不想降,大家也想順利把房子賣掉,但是「實價登錄」害得他們沒辦法降價。
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暸解,在實價登錄實施以後,客戶都曉得同社區住戶成交多少錢,一定會互相比價。如果建案一開始賣50萬,中期賣52萬,後期賣55萬,那前、中期買得人皆大歡喜,後期買的人期盼房價未來會漲,也買得心甘情願。
但假如建商逐步降價,建案初期賣50萬,中期賣48萬,後期賣45萬,一旦資訊經實價登錄揭露後,那麼前、中期買的客戶驚覺買貴了,不滿的情緒就會傾巢而出,建商壓力會更大。
再者,房子越賣越便宜,不僅建商面子掛不住,房子也不會變更好賣。原因在於客戶會產生「越晚買越便宜」的預期心理,將購屋計畫往後遞延。所以才會有建商說「降價不一定賣得掉」,道理就在這裡。
因此,建商不得不「hold住價格」,改由送贈品的方式來折價,這樣實價登錄的成交價格會差不多,前、中、後期買的客戶也不致於反彈。但說穿了,送贈品的方式消費者接受度也不高,縱使不會引起客戶反彈,對建案銷售幫助也有限,還不如作一篇創意廣告,先引起消費者目光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