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均齡降 不等於年輕人有能力買房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稍早某房仲根據自家成交資料統計,近兩年買房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中26-30歲者,購屋者比例從2014年的3.3%提升到2015年的5.1%,41-45歲者也從14.9%提高到16.5%,此外,45歲以下購屋者比例也都有拉高;相對地,45歲以上則都小幅下滑,當中又以46-50歲下滑達2.5%最多。對此,業者下結論說是近年買房者已有年輕化趨勢,淡大教授莊孟翰更認為這是因為房價略見修正,使得年輕人逐漸有能力買房。

或許單純從數據看,購屋年齡層是下降了,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據此說年輕人已有能力買房,實在過早下定論!

首先,搭配聯徵中心資料會發現,一般而言年輕族群可申請到的房貸成數及利率較低,這確實會加強該族群的購屋意願或能力;但這其實純是銀行評估借款人還款能力的結果。畢竟年輕人未來薪水增加可能性較高,而且一般申請的房貸年期也較長,在風險相對稍低下,銀行通常就會給予較高成數及較低利率。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就好像車險一般,女性保險費低於同齡男性,但原因並非女性收入較少,而是一般印象中女性駕駛者較小心、肇事率低(實際上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根據貸款資訊來說年輕人更有能力購屋,並不完全正確。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指出,真正造成購屋者年輕族群比重增加的原因,其實是整個分母,也就是總成交量下滑,而減少或暫停購屋者,相對年齡層較高,於是導致平均年齡層降低。更深入探究,則是房市置產投資大幅萎縮,而有能力行置產投資者,通常就是年齡層較長、有一定經濟能力實力者。

相較之下,房市剛性需求者則多是剛結婚成家立業的族群、年齡層較輕,加上有部分家長基於節稅等考量,以子女名義購屋申貸或登計房產在子女名下;以上種種因素,不但使得整體房市成交量下滑,也讓表象上的購屋平均年齡層數字下降。但據此說年輕人已更有能力購屋,實在過於樂觀。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平心而論,雖然現在房價已未再出現漲勢,但鬆動幅度還很有限,一般年輕族群薪資也依舊低得可憐;在沒有富爸媽金援,光自食其力之下,根本談不上買房。所以,小英競選期間揭櫫的一系列住宅政策,包含8年20萬戶社宅及房市治理策略,必須要能落實,否則年輕人將無法安居,無安居當然就難樂業;如此這般,政府想拼經濟,讓年輕人薪資增加,進而有能力擁有房子,根本是緣木求魚。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