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台灣屋齡逾30年以上的老房子已逾百萬戶;但都市更新卻慢如牛步,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了加速推動都更,紛紛祭出獎勵方案。在所有獎勵方案中,容積獎勵是最常見的一項,尤其以新北市給的容積獎勵最為大方。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種容積大放送的方式,對於加速推動都更成效有限,且會種下未來都更完全推不動的種苗,官方應好好想想30、40年後,而不是短視只想解決眼前問題。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政府之所以用容積大放送的方式推動都更,主要是要增加建商與屋主所分配到的利益,也就是大家各自能分到的樓地板面積變多、利益變大,大家自然願意進行都更。
並不是說都更容積獎勵不好,但問題在於缺乏配套方案。容積獎勵越多,代表固定一塊土地內的所有權人會更多,產權更為複雜,未來都更只會變得更加困難。
打個比方說,甲都更案原本在一千坪土地內的老公寓,屋主可能只有150個。但在進行都更後,老公寓拆除變成一棟棟大樓,因容積獎勵大放送,樓地板面積增加,所以可居住坪數增加、戶數增加,原本一千坪土地內的屋主可能增加至250個。
那麼,甲都更案房屋落成30年、乃至於40年後,勢必又得面臨都更問題,屆時所有權人更多,意見更為分歧,在協議都更時只會變得更困難。所以,現在都更濫給容積,只是種下往後30年的苦果。
不僅如此,若到時候再給予容積獎勵鼓勵都更,同樣一千坪土地內的居住人口數會比原始老公寓再往上暴增,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將會益加嚴重。如果容積獎勵不斷給下去,恐怕未來出現50、60層樓高的摩天住宅都不意外了。問題不在於樓高,而是原有土地是否負荷得了?公共設施是否足夠?這些問題都必須作長遠考量。
假使中央或地方政府以為,光是靠容積獎勵就可以解決都更問題,那未免太短視近利。難道眾多領高薪的官員,真的都想不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