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儘管部分人士對新任閣揆賴清德赴立院報告時提到的『台獨主張』相當敏感,甚至提出批判,但相信大部分國人真正關注的,是新閣揆有關拼經濟的宣示;畢竟這些年來物價飛漲、房價飆高,薪水卻不動如山,日子過得愈來愈辛苦,政府確實有必要、也有義務好好改善經濟狀況,讓全民過得更好些。
那麼,要怎樣才能把經濟拉起來?工商業人士大概會說要刺激內需,接著房地產業者可能就會跳出來說,房地產是產業火車頭,政府因此要救市;而看來看去,被認為潛在產值龐大,目前相關條例正在修訂的都市更新,大概又會被拿出來大書特書了。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產業火車頭?這是到現在為止,正反雙方依然爭論未止的永恆話題,但至少產業界本身至今深信不疑。最近國內某報連續數日刊載了都更專題報導,其中就有一篇專文,強調都更產值龐大,還引述不少相關人士的證言。
然而這樣的論述,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不提也罷;平心而論,過去十年推動都市更新,市容沒有真正變美,老舊建物依然存在,最後唯一看得見的『成就』,只有拉高房價,還搞成人民之間相互對立爭利。為何會搞到如此田地?原因就在於,過去政府推動都更太過強調產值,甚至把都更當成拼經濟的籌碼及工具。
沒錯,目前待修訂的都市更新條例,原條文開宗明義就指稱,推動都更可創造多少多少的產業及經濟利益。然而條例生效初期,房地產景氣處在低檔,在房價不看漲下,整合都更無利可圖,當然根本沒業者願意參與;直到92年後市場景氣快步復甦,都會素地很快開發殆盡後,業者回過頭來發現,透過都市更新可取得獲利潛力較高的都會區土地,還有天上掉下來的容積獎勵可拿;這時候,都市更新才真正動了起來。
只是,過度強調產值強調活絡產業的結果,加上後來一坪換一坪等不正確的配套,使得民間自行推動整合的都市更新案例,到最後變成開發商原地主之間搶食利益大餅的角力。相較之下,公辦更新則近乎一事無成。
事實是,都市更新徹頭徹尾都不該,也根本就不是產業政策,更不是拼經濟的工具,而是十足的公共政策。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要問,為何推動都市更新?理由不正是改善市容、更新老舊危險建物?這些目標,不都和公眾利益息息相關?怎到最後,卻變成參與者眼中指有私利?追根究柢,原因就是出在政府一開始的動機就已不對,無怪乎最後都市更新會整個走偏!
如今新政府又把都市更新當做重要政策,加以推動;於此同時,又有部分言論開始強調,都更可以創造多少多少的產值。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不諱言,如能成功推動,確實能夠創造相當可觀的房地產產值;但從其政策本質出發,其產值潛力應視為附加價值,主事者必需正本清源,讓都更回歸到服膺公共利益的本質;如此這般,都市更新才有真正成功推動的可能。否則,這一切又將是重蹈覆轍,老舊建物成了危害都市公全不定時炸彈的情況,也將依然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