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生活慣性難改變 綠建築、智慧宅淪空殼子

【文/住展房屋網】近年來許多民眾應該都常看到某某建案號稱「XX級綠建築」、或是標榜「智慧宅」,而部份地方政府也宣稱要打造成「智慧城市」,以政策力量鼓勵或發包智慧宅。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無論是綠建築或智慧宅,確實都是國際新趨勢與未來重要潮流,但因台灣民眾生活慣性短期內難以轉變,綠建築與智慧宅都只剩一個空殼子,空有相關設計卻未來發揮效益,相當可惜。

綠建築與智慧宅都是近年來官方力推的政策,尤其是綠建築,中央除了以身作則,新大型公共建築必須規劃為綠建築外,更為此訂出容積獎勵條款,鼓勵民間多蓋綠建築。

惟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不管是綠建築或智慧宅,關鍵還是在「使用者」、也就是住戶身上;如果住戶不懂得怎麼利用,或是維持過去的生活習慣不變,那其實綠建築與智慧宅就跟一般房子沒有兩樣,細部規劃也難發揮出節能或E化效益,殊為可惜。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以綠建築來說,如果住戶習慣開整天冷氣,那住在綠建築內也是白搭,耗能並未能有效減少。又以智慧宅來說,如果住戶沒使用智慧電表、或是E化功能如U-CAR等習慣,那智慧宅設計初衷就無法被有效利用。

在實務上,雖然台灣民眾已經很習慣使用網路,但在生活上要完全轉向智慧宅使用導向,其實是兩碼子事,畢竟生活習慣是很難改變。再者,有些民眾是根本不知如何使用,再好的設計遇上不會用的人也是沒輒。

因此,民眾若購買綠建築的房子,最好還是仔細想想是否跟自身生活習慣合得來。至於政府興建的智慧公宅,建議最好在租客入住前先上個簡短的課程,讓所有人都懂得如何使用,切勿把所有人都視為「理所當然懂得用」,才不會讓優越的設計流於浪費。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