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屋頂補助政策轉彎 依然曲高和寡

【文/住展房屋網】為了解決所謂五缺問題,新任閣揆賴清德真可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地陸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只不過就目前來看,五缺當中的缺地和缺電兩項,賴內閣提出的方案,都大有問題。

其中缺地方面,包含閒置工業地先罰後強制拍賣,以及提高工業區容積的做法,稍早筆者都已提出質疑,總而言之就是,明明有其他更有效的政策工具可運用,賴內閣卻要推出新的蘿蔔;實在很難不讓人質疑,其動機及目的到底為何?

至於缺電部分,由於民進黨政府目前還守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不放,在重啟核電成為非必要不用的最後手段之下,發展綠電就變成唯一選項。然而稍早賴內閣先提出民宅裝設太陽能板發電,政府予以補助的方案,就已引發不小討論;結果近日該政策更是大轉彎,修改成政府零補助、住戶零出資。簡而言之,就是透過提高台電購電價格的方式,給予相關業者及住戶費率補貼。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之所以相關政策會從原先的補貼四成(規劃費用甚至全額補助),到後來變成透過提高躉購費率為之,直觀原因很簡單,就是政府無(足夠)經費履行原先的補助規劃。然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深入了解,無論是原先的補助四成,或是現在的提高躉購費率,其實都一樣無法達到官方自己預計的成效。

這當中最大問題,首先是北台灣日照和中南部相比明顯不足,直接限制了發電量能。不過其實還有另一項問題,同樣幾乎無法克服。

根據太陽能板開發相關業者表示,賴內閣提出的補助計畫,最大前提是民宅發電要賣給台電。然而要是發電量不到一定瓦數,則把電送到台電這邊的所謂『饋線』,材料及設置費用,就必須由業者買單。而根據相關業者估算,裝設太陽能板建物屋頂的面積,至少要有3坪才能穩定產生1K千瓦的電’量。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換言之,如果屋頂面積不夠大,則很可能無法跨越由台電負責拉饋線的門檻,也就代表業者或住戶,還要多負擔更多成本,絕對降低裝設意願。然而以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地區來說,大樓社區的屋頂面積多半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補助方式為何,對大台北現有集合住宅來說,都是看得到、吃不到。

另外,即便是社區發電自用,也有不小挑戰。因為如發電量不足,則最多只能用在公共設施用電,雖聊勝於無但意義仍不大。尤其太陽能發電產生的是直流電,但目前家用電器多是吃交流電;除非是改用直接能用直流電或交直流兩用的電器,否則想直接用太陽能提供自宅用電,目前所見的挑戰還真不小,這也讓小英政府推動非核綠能家園的終極目標,更顯得曲高和寡。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