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解釋都更 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

【文/住展房屋網】台灣無論中央與地方政府,都卯足全力拚都市更新,但都更效率依舊緩慢。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台灣都更有自己的玩法,與國際方向截然不同;而台灣都更最詭異、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卻由豬來買單」。

以日本而言,房子價值會隨著屋齡增加而產生折舊損失,老房子不只價值不高,且貸款不易。所以,日本都更案中,屋主通常要出一定比例的錢,才能夠換到新房子,而且換到的新房坪數大多小於舊屋。

但台灣都更現況卻並非如此,台灣屋主幾乎都不願意出錢,不僅不願意出錢、還希望換回的新房子能與原本房屋坪數相近。若以實務來看,台灣屋主舊屋換新屋,大多數情況下,新房子的坪數會少於舊房子,但因新房子房價好,房屋總價值卻是增加的。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所以在台灣都更案例裡,不管是參與都更的屋主、建商,二邊都會是賺到錢,差別只在於賺多賺少而已。

屋主、建商都賺了錢,那賺頭到底從何而來?答案「羊毛出在羊身上」──既非舊房子本身、也不是土地本身;因為從都更的角度來說,土地上的建築物(即老房子)的價值等於零,若照土地本身的容積率來蓋也不會產生額外利潤,而都更的利潤是來自於「容積獎勵」,這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狗身上」。

理解羊毛出在狗身上之後,那「豬來買單」又是什麼意思?都更案靠容積獎勵多蓋了許多坪數,建商若要這些坪數化為利潤,就需要有人買單,而買單的人當然不是建商、更非屋主,而是「想買房子的人」。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大抵來說,都更案中屋主、建商都是賺到錢的人,而屋主之所以能夠不花錢、換新房後還賺錢,同時建商也獲取不小的利潤,主要是他們把成本全轉嫁到新購屋者身上,並從新購屋者身上取得利潤。

這種奇特的遊戲規則,成為台灣特有的都更模式。但問題來了,如果新購屋者的買房意願下滑、或者他們不願花高價買單了呢?結果就導致建商不願參與都更案,因為都更案沒賺頭了;又或者,建商因為利潤縮水,不願給予屋主換更多坪數,於是屋主就不想參與都更。最後的結果,就是都更推動不易,新申請的都更案快速減少,就成為目前都更最大的困境之一。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