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數據 對房市的參考性低

【文/住展房屋網】人口是反映房市需求的重要數據,而一整年來的人口變化,更是掌握房市供需的參考指標,因此每到歲末年初,許多媒體與不動產業者總愛拿官方的人口統計資料大作文章;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台灣官方的人口統計資料,對房市僅具象徵意涵,實質意義不大,因此不需過度強調人口數據變動對各地房市的影響。

由於台灣官方人口統計主要以戶籍計,無法反映當地真實的實居人口,而我國又每五年才作一次各地的實居人口估算,因此若僅以每年戶籍人口增減來評斷一地房市需求,將落入見樹不見林的盲點之中。

舉例來說,論這10年來的人口增長幅度,位列六都的台中、桃園雖然可觀,但還遠遠落後於外島的金門。不過金門戶籍人口雖然翻倍暴增,但實際住在金門的人數,恐怕根本不及戶籍人口數的四分之三,因此若業者及民眾錯信虛胖的統計數字,將嚴重干擾自身對當地房市趨勢的判讀。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此外,由於台灣的行政區劃過於零碎且無都會區治理的觀念,因此若僅以單一縣市的人口增減來談論當地房市,將難以反應都會區整體的人口樣貌,也會導致判讀失真。

就拿北三都來說,北市近年因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形成強大的人口推力導致人口外移,假如只單單看台北市一個行政區,絕對會認為北市房市需求銳減,但事實確非如此,因為同屬首都都會區的新北、桃園等地,近年人口增加的幅度相當可觀。

所以若將視角放大到大台北都會區的層次,北市減少的人口,其實只是往都會區內部的外圍衛星地帶移動而已,至於整體都會區的住房需求,非但沒有縮減,反而還在持續增加,這也是為何北市人口下滑已多年,房價卻始終高高在上的原因之一。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說,隨著都會區成形,我國首都圈各地的機能分工也漸有雛形,如北市基本上為高端商貿及服務業中樞、第二環的新北則是工商生產與就近居住的據點,而更外圍的桃園,則漸發展為通勤人口的扎根地,是故首都都會區已漸有歐美住、工、商各區機能分離獨立的態勢,既然如此,屬於工商核心的雙北蛋黃區,人口自然會往蛋白區移動,故無需將北市人口減少解讀為首都房市已是強弩之末。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