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殤再起 不宜過度炒作老屋都更

【文/住展房屋網】兩年前的2月6日,芮氏規模6.6的南台灣強震,震碎許多民眾開心過年的心願;豈料在南台大震滿兩週年之際,台灣東岸的花蓮亦遭地牛侵擾,規模逾6.0、震度高達7級的極淺層劇震,把花蓮市區變得滿目瘡痍,並再度釀成慘痛憾事,眼看東部民眾陰冷季節遭逢難關,不少國人都積極送暖,盼災民能盡快走出傷痛。

雖然現在正值災害發生初期的黃金搶救期與災後復原期,但已有不少民眾與政客掀起究責口水戰,同時也開始以地震為話題,盤點所謂的「最安全居住地」、「最安全建築物」與「最安全建築工法」等等。但當前討論這些問題,對身處困境的災民而言,無疑是在傷口上灑鹽,且對救災並無太大助益。

震災發生後,馬上就有人說台灣地震多,要住的話就選桃園,因為地質最好,隨後也有業者以此為賣點,強調居住在桃園的安全性。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一地是否安全宜居,並非地質條件好就好。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以桃園為例,地質狀況雖佳,但水情卻不甚理想,且遍佈的工業區也暗藏危機,像之前的桃園中油煉油廠爆炸案,就把附近居民嚇出一身冷汗,就更不用說數十年前的RCA汙染事件,到現在還無法善終。而且這時強調哪裡最安全,難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讓住在地震頻仍地區的災民有被暗諷的負面感受,因此這類討論,或許過一陣子再來談會比較好。

此外,每次地震導致老舊建築物倒塌,就會有人出來高喊台灣必需加速老屋重建都更,但這種事情並非一朝一夕能解決;而且房子會倒,除了屋齡外,結構設計是否妥當才是問題所在,因此早有專家跳出來表示,結構問題無關屋齡,所以這時過度炒作都更話題,反而會讓更嚴肅、更該關注的建築結構問題遭忽視,降低議題的關注度。

綜合以上,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咸認,目前除了救人、重建之外,沒有其它事情值得花費時間討論,也不應以災害為引,討論一些無助救災的話題,否則在媒體疲勞轟炸、親人生死未卜、家園支離破碎的情況下,受災民眾將難以獲得情緒上的平復。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