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大同區斯文里公辦都更案的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已拍板通過,意味著第一個由政府跳下來擔任實施者的都更案成功推動,堪稱我國都更史上重要里程碑。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斯文里公辦都更案的屋主絕對是大贏家,台北市政府僅小贏,但民間一般自辦都更案卻輸到脫褲,對於整體都更是好是壞,還尚難論定。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斯文里都更案屋主成為大贏家,主要是市府給予的權利變換條件優渥,尤其是「一坪換『室內一坪+公設』」,讓屋主原使用面積沒有減少,未來登記的權狀面積大增,大家身價個個都翻倍,正是都更案成功的關鍵因素。
以一戶30坪左右的公寓來說,市價多在1,500萬以內,但都更之後,若以公設比32%多計算,約可換回44~45坪左右的新房子,新房子市價至少有65萬/坪水準,等於換回的新房子市值約2,900萬,住戶身價水漲船高。在如此優渥的條件之下,讓人很難向都更說不。
但市府只能算小贏,因為這件都更案裡,北市府本身就是部份公有地的地主,公有地持份逾三十幾%、且負擔逾十億的營造費用,但分回戶數卻有限。說穿了,這件公辦都更案市府角色幾乎變成「義工」,利潤幾乎都被原屋主賺走了。
既然如此,為何市府還算小贏?因為斯文里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由政府「淌渾水」推動的公辦都更案,成功推動對柯文哲的聲望或多或少有幫助;而市府之所以大讓利給屋主,某一部份原因除了急於推動都更、急於做出一件實質性的政績給大家看,這點是有利無害的。
但市府的大讓利,卻會為其他都更案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第一,其他公辦都更案的住戶看到斯文里屋主權利變換條件那麼好,「一坪換一坪」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胃口,往後公辦都更案的屋主恐怕會要求市府比照辦理,通通要「一坪換室內一坪+公設」,但市府真的能全面大讓利嗎?都更基金能夠免於虧損嗎?
第二,一般民間自辦都更案無法像斯文里公辦都更案一樣,能夠拿到1.5倍滿滿的容積獎勵;再者,由建商擔任實施者的都更案,也無法像市府一樣只作義工,不論盈虧,必須要有利潤才肯做。但如果民眾都要求「一坪換室內一坪+公設」,全台北市的自辦都更案肯定全部停擺。
所以,斯文里都更案的推動,對於北市都更的影響相當複雜,絕非一句「具正面意義」、或是「負面意義」那麼簡單,且其效應也會慢慢發酵,值得追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