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台北市政府決定清查閒置住宅,針對低度使用水電的房屋課徵較高的非自用住宅稅率,並強調「房子是拿來住的」,希望降低民間買房卻囤而不用的歪風。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北市這個動作雖不能完全解決囤房問題,但確實能收到部份成效,並促使閒置空屋釋出至租屋市場,值得肯定與鼓勵。不過,市府與前朝、以及中央政府都一樣,一昧只打擊「囤房」,卻對「囤地」行為置若罔聞,真的很耐人尋味。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分析,高房價的成因錯綜複雜,並非單一因素所構成,但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肇因於居高不下的土地價格;土地之於房地產,就如同麵粉之於麵包,是製成的基本原料,如果麵粉貴,那作麵包成本高,麵包成品就不可能便宜。
所以土地貴,房價就容易貴;土地便宜,那房價要炒高則相對困難,這是簡單的成本與售價原理。所以,要有效的抑制房價,針對囤地課徵重稅,例如空地稅,以及增加土地供給量,或者空地限期開發,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然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幾乎都只談怎麼「打房」,卻刻意忽視「打地」。近期行政院提出強制拍賣閒置工業用地的措施,其實是假藉打擊囤積工業地,大行贈送容積、炒作工業地之實。即便北市前朝郝龍斌任內,找來學者張金鶚擔任副市長,也只打房,不去處理囤地問題,更完全未談空地稅。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試想,是囤房的人財力雄厚?還是囤地的人財力雄厚?如果要抑制房價,是先打土地價格打下來、打擊源頭有用?還是打擊末端的囤房行為有用?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執政者卻規避不談。
不禁令人好奇,是不是大地主可能是選舉時的幕後大金主,所以執政者動都不敢動?否則,怎麼每次談抑制房市、遏阻炒房,都只是打擊囤房的散客,反而放過囤地的大地主,不去研議空地稅的可行性。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強調,上述論調並非唱衰北市政策,北市清查空屋仍值得鼓勵,相對其他縣市而言,北市官員已經克盡職守。但若想朝囤積不動產課稅,達到抑制房價的效果,就不該只談囤房,囤地更是一個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