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花蓮震災發生後,官方與民間照例又紛紛開始檢討致災原因並提出建言,但部分人士一味聚焦都更,甚至呼籲官方應以強硬手段推動防災型都更的舉動,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並不妥當。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一來是現在談論都更緩不濟急,且都更牽涉層面甚廣,需有完善的配套措施配合才行,因此若專家、民眾、業者只是片面要求官方應對都更硬起來,卻沒有提出相應的配套建議,基本上對都更推展的實質幫助不大。
二來則是現行的都更制度,與「防災」的目的似乎背道而馳。為加速推展都市更新,官方對都更案提供可觀的容積獎勵與租稅優惠,連去年立法通過的危險老屋重建法案,也如法炮製了都更的「奶與蜜」,讓原本低矮的老舊建物,在更新、重建後能搖身成為高聳大樓。
對於法規導致「矮房變高樓」,早有多位學者直呼不妥,因為原本低矮的房子戶數少,人身威脅相對輕微,拉高之後反而能容納更多人居住,一旦發生災變,受害人數的直線攀升,試問如何達到「防災」目的?
況且若建築物本身所在的位置就是地質敏感區,理應降低開發強度才對,但不論是老屋重建還是都更,都反其道而行,給與大量容積獎勵放大基地的開發強度,說好聽點是地盡其利,但若土壤液化、地震等災害發生,不僅建物本身仍有強烈危險,對鄰房的危害也遠較低矮老屋顯著。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在沒有對都更法規進行修正前,將防範震災與加速都更作連結,是相當不負責任且別有居心的做法,畢竟都更對人民財產影響甚劇,相關法規本來也就有許多問題與盲點。
因此在談論都更時,不能只單向撻伐不同意戶,然後避談法規本身的漏洞以及相關利益人士的蠻橫作為,更不應該奢望都更推動就能防範災害於未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咸認,在現況沒有改變之下,官方貿然強推放送容積獎勵的獎勵性都更,絕對是最糟糕的政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