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後買房 購屋族陷兩難

【文/住展房屋網】2月6日花蓮大地震,造成十餘人死亡、上百人受害的不幸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對居住安全議題的重視。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台灣房市每逢震災後,往往會出現一段「冷淡期」,這回應該也不會例外;而在震災過後,「價格」與「坪效」總是讓想買房子的民眾難以取捨,可能會進一步讓買氣更為觀望。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幾乎所有的購屋族都會把「建築品質」、「建築安全」擺在第一選項,但到了真正要買房子那一刻,最後決定的關鍵,卻往往是「價格」掛帥。

「有錢就挑好品質的房子,沒錢就挑預算範圍內、或者高坪效的房子」這是台灣高房價環境下最殘酷的事實。即便在921大地震後,建築法規大翻修,此後蓋的新房子相對安全,但不少民眾受限於預算與坪效考量,最後還是選擇買中古屋,尤其是實坪多的老公寓,因為坪效較高,買賣依舊很熱門。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購屋族作出這種決定,看似正常且合理,但內心其實很掙扎。相信多數大台北的購屋族都知道,現在買屋齡逾二十年以上的中古大樓、或是屋齡動輒超過三十、四十年的老公寓,房子耐震係數不足,萬一發生大地震,倒塌機率很高。然而,同樣預算公寓可以買三房,新房子可能只能買一到二房,最後只能選老公寓,「拿命跟老天爺賭運氣」。

如果不願拿命對賭、預期卻不足的購屋族,唯一的方式就只能以租代買,繼續等看看房價能不能再跌多一點,才考慮進場買房子;因為房價跌更多時,才有較高機會買到好品質的房子。只是目前房價仍維持緩跌趨勢不變,但這個期盼短期內不會實現,所以就只能等、等、等。

雖然現在「房價倒掛」,有些新房子賣得比中古屋便宜,但高品質、好口碑建商所蓋的房子,售價還是很高,不像一般建案那樣可以大幅度殺價,多數受薪階級還是買不起。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所以,近年台南、花蓮震災後,都會有建案廣告改打建築品質、耐震、結構等訴求,但買氣卻未同步提升,關鍵就是價格不親民,能買得起的客源相對有限。至於預算有限的購屋族,原本可能會貪圖高坪效而買中古屋,但受到震災影響,短期內也會擔心買到不安全的中古屋,自然會暫時轉為觀望。

不過,這都只是短期現象,畢竟台灣人是健忘了,每當震災記憶淡去後,又是馬照跑、舞照跳,爛房子還是賣得嚇嚇叫!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