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加碼老屋健檢 防災功能趨近於零

【文/住展房屋網】0206花蓮地震的救災工作,在最後兩具遺體挖出後已告一段落,官方也開始端出亡羊補牢的防災政策;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將於4年投入60億,推動包括「建物快篩」、「耐震評估」、「重建補強」、「階段性補強」、「金融協助」等在內的5大策略,盼藉由老屋健檢的落實,達到降低災損的目的。

政府宣示力推老屋健檢,看在許多國人眼中,可說是有濃濃的一股既視感,因為兩年前的南台大震過後,政府就把老屋健檢當作未來防災的主要政策手段;然而兩年多過去,花蓮地震依舊災情慘重,可見單單把防災希望全都放在老屋健檢上頭,顯然不太足夠,更何況賴清德院長日前所提的老屋健檢擴大方案,部分內容根本與防災本質背道而馳。

賴院長所提的擴大老屋健檢方案,簡而言之,就是提高補助、放寬門檻、加速進行這三大要點。但這三大要點,真的能提升我國的建物防災能力嗎?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對此嚴重質疑。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首先,過去老屋健檢成效有限,一來是屋主多半認為健檢所費不貲,即使有官方補助,依舊興致缺缺,且若初評結果判定需詳評,屋主更會因詳評費用高昂而沒有後續動作,使得老屋健檢淪為半調子。

此外,許多屋主亦擔心健檢結果曝光後,會影響房價,故寧可選擇不作為,況且多數民眾也不願面對房子是危險建築的事實,畢竟若房子需拆除重建,對百姓生活影響甚劇。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即使補助提高,若官方沒有更積極的施政力道,民眾對老屋健檢的參與度將持續低落。

不僅提高補助於事無補,政院打算以提高容積率為獎勵的作法,更是荒唐至極。假如該屋因鄰近斷層帶而出現災損,按理說應限制該屋的基地利用強度才對,但照政院獎勵措施之下,危險地帶的危險老屋,非但沒有限制開發,反而還能提高容積,這種政策與其說是防災政策,不如說是做死政策!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再者,行政院打算將老屋健檢強制快篩的範圍,從過去的12層以上建物擴大到6層以上建物,同時也表示要加速進行快篩;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強制快篩的標準應再斟酌,畢竟樓高6樓以下的建物,同樣存在安全問題,但卻成為政策下的漏網之魚,恐導致低矮建物淪為防災死角。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政策既然要作,就不能只做半套,否則只是浪費公帑作秀而已,且政府在老調重彈之餘,更應認真思考過去政策效果不彰的原因何在,進而深入病灶解決問題,才不會讓悲劇一再發生。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