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近期以來,不斷有民代批評政府補助老屋健檢是「灑錢」政策,灑完錢、作完房屋健檢之後「就沒然後了」,並炮轟這種方式根本是「作半套」。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民代說法確實沒錯,健檢真的只是作半套,但原因在於台灣本身就欠缺一套完整的房屋健檢與整建制度,且民代本身也有責任。在地震的威脅之下,與其互相檢討,不如一起討論如何擬定一套嚴謹的檢查制度,對居住安全更有幫助。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台灣欠缺完整且嚴謹的房屋檢查與整建制度,與民粹風氣息息相關。即便修法官員能夠提出完善的制度,大多民眾只會覺得「找麻煩」、「影響房價」等理由而反對,而官員與政客為了選票考量,也不敢放膽去推。
所以,目前中央與地方所推出的房屋健檢,真的就只是作半套,作完檢查後,即使發現房屋結構不安全,其實也無能為力。由於缺乏法源依據,官方根本無法介入、強制要求屋主整建補強、或者改建房屋;官員只能作的,充其量就是列管、追蹤,並苦口婆心勸導屋主改善。
詭異的是,台灣人大多數人的家裡都有車子,車子尚且需要固定檢驗,假如檢驗沒過,就必需修繕到合乎規定,以保障行車安全。然而,比車子貴數十倍、數百倍的房子,並沒有類似的檢驗制度,但多數國人卻不覺得憂心。
關鍵在於,房屋修繕維護成本比車輛更高,而且若檢出嚴重問題而資訊被公布,就會影響到房價,所以多數民眾寧願用鴕鳥心態去面對這個問題。事實上,就連民代也是如此,如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先前提出「老屋買賣前需出具健檢證明」,就被部份民代批評。
住展房屋網呼籲,台灣地處地震帶上,政府應思考提出房屋固定時間檢查的監理制度,並強制要求危及公安的房屋限期改建,否則予以強制拆除,以免讓不肖的屋主把危樓出租、或賣給不知情的民眾。假如不能,那麼每次震災後就灑一次錢,那真的是很悲哀的措施,既浪費錢又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