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我國籌建社宅的路途,不僅比同等級先進國家遲緩,過程也更為崎嶇,尤其是首都台北市要蓋社宅,總會冒出許多謬論來意圖阻撓社宅興建,如最近就有媒體拿社宅造價昂貴來大作文章,意圖以社宅成本高難回本為由,在民眾心中烙下社宅就是賠錢貨的負面印象。
北市社宅造價高固然是事實,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社宅融入的許多前衛、智慧與通用的規劃設計,這在一般住宅是不太常見的,因此造價相對高,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合理。
況且北市府在蓋社宅之前,就已表明社宅除了是保障民眾居住權的建設外,更是激盪產業新創的培養皿,畢竟許多新的建築規劃,民間地產商不敢輕易嘗試,這部分自然得由公家來作,而創新規劃因尚未發展成熟,總得花較多資源培養,加上社宅素來強調「質優」,所以只要造價不是高到非常離譜,其實沒啥好批評的。
至於拿造價高來抨擊社宅難回本,並擔心租金因此拉高的論述,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就更不能苟同了。首先,社宅租金基本上是與當地租金行情連動,目前各地方政府多以當地租金行情8到85折來計算社宅租金,也就是說,造價根本就不是社宅租金的考量因素之一,試問造價高低,又怎會影響社宅租金呢?
其次,社宅全名為「社會住宅」,亦稱「公共住宅」,因此當中包含照顧社會的「社福性」與服務大眾的「公共性」,既然本質是社福公共屬性,那麼「收益」、「回本」便只是附加價值,絕對不會是主要考量。
就像全民健保一樣,若健保捨去社福概念,全然只求收益,想必會被罵到臭頭吧!所以對於社宅,也不應該存在賺錢、回本這般無知的想像,因為社宅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商品化的住宅,而是兼顧公益性的設施,若一味只從經濟市場的角度來看社宅,那就真的徹頭徹尾得搞錯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