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台灣位在太平洋火環地震活躍帶,受震災威脅的風險甚鉅;特別是近年不時有造成重大災損的地震發生,讓國人對地震保險的關注度稍稍提升,也因此近來便有保險業者針對企業開發具備「保費負擔較輕」、「無自負額」、「無須勘損」三大特色的的新型震險產品(參數型地震險),並標榜可快速理賠以利企業緊急應變,盼增加企業投保商業震險的意願。
保險業者推出的新險種,乍聽之下還真貼心,但細究其理賠條件後,可能企業就會打消投保的念頭了,因為要符合無勘損快速理賠的條件,困難度還真的不是普通高。
據報導指出,該新型震險要發生「震央在台灣本島且芮氏規模達7.0以上」、「震源深度30公里內」、「標的物地址與震央直線距離100公里內」的地震,才能無勘損獲得快速理賠。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若該地震符合這三項條件,還真的不需要勘損,因為絕對是災情慘重,只是發生的機率其實相當低。
首先,台灣雖然地震頻仍,但絕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外海,不僅發生在本島的地震相對少很多,芮氏規模超過7.0以上且震央在本島的更是寥寥無幾。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我國最近一次芮氏規模7.0以上的本島災害性地震,就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此後至今將近20年,本島都沒有出現規模7.0以上的巨震了。
以地震災害來說,規模還只是其次,重點是震度,而震度又與震源深度頗有關聯,像近年造成嚴重災損的台南及花蓮兩起大震,規模都不到7.0,但因震源深度淺,使得震度最強來到6、7級,進而釀成憾事。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與其以規模、震源深度當作理賠條件,不如直接以震度為準比較單純。
以過去經驗來看,若地震規模達7.0以上,震源深度又是30公里以內的淺層地震,還得發生在本島而非外海,近百年來總共也才4起,而只要發生這樣的地震,災損都足以在歷史留名,因此是否勘損,也早就不是重點了。
換個角度來說,符合這樣條件的地震,百年來才只有4次,對保險業者而言,風險可謂相當相當的低,因此幾乎可說是穩賺不賠;但站在投保者的立場而言,每年花好幾萬投保,但絕大多數的地震發生時,卻都無法符合理賠條件,試問又怎會想投保呢?因此縱然新型震險看似有許多優點,但估計仍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