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未來甭管需求 重點是誰買得起?

【文/住展房屋網】我國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隨著人口結構從巔峰走向看不到盡頭的衰退,許多民眾認為未來我國的住房剛性需求將因人口流失而減少,對房市後市不太樂觀。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覺得,剛性需求銳減,還不是將來房市最嚴峻的問題,往後我國有多少人買得起房子?才是房市更應嚴肅面對的難題。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未來的台灣將是一座老年人口佔比極高的高齡之島,而且將來的老人跟現在的老人很不一樣,那就是未來的高齡長輩,絕大多數都不再是手頭上退休金滿滿「富爸爸」,而是手頭拮据、日子過一天算一天的「散甲郎」。

當前年逾65歲的長輩,經歷台灣經濟最輝煌的起飛時期,多數都享受到豐厚的經濟果實,加上優渥的退休金(制度),因此到了晚年,口袋深度頗深,許多長輩不僅早早就買了房子,甚至還能資助生在低薪時代的兒女購屋,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有爸/媽的孩子像個寶」的幸福感。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但二、三十年後,現在領著低薪的青壯年升格成了長輩,情況就整個不一樣了。由於年輕時收入水準遠遠追不上物價,每個月都過著「過眼青錢轉手空」的日子,在難有餘裕的窘境下,當前的青壯勞動人口多數無法累積足夠的退休本,可想而知,退休後勢必從「青貧族」淪為壓力更沉重的「窮老族」。

這些窮老族年輕時,正是房價高高在上的時期,許多人根本無力買房,等到老來,連生活都成問題,就算有居住需求,也不可能買得起房子;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青貧族、將來的窮老族,總還有孩子可以依靠呀!再不然也還有國家保障的年金可度日,晚景應不至於那麼淒涼。

然而事實就是比想像來得還要慘澹。在生育率低迷的情況下,未來的勞動人口,將負擔龐大的稅賦、扶養責任,因此長輩生活若無法自足,兒孫想必也是愛莫能助;至於國家退休年金,連現在都快無以為繼、面臨破產危機,又怎能指望負擔的了將來退休長輩的生活呢?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由此可見,在勞動人口成為稀有動物的將來,青壯年扶養、稅賦壓力山大,若屆時房價所得比還是偏高,青壯年將無力購屋;陷入窮老處境的老年人就更不用說了,早就失去了買屋能力,因此即使民間有滿滿的住房需求,也根本沒有人買得起,倘若當前的低薪問題未能解決,試問未來的房市,又有什麼樂觀的本錢呢?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