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號稱天龍國,高樓新廈不斷冒出,但多數區段仍危老房舍櫛比鱗次,都更風潮難以及身。看起來,二、三十年之後,人面不知何處去,老屋依舊笑春風。從原有狹窄巷弄形勢,即知難以更新變革,市容黯淡之外,居住安全亦成課題。 數據顯示,市區中古樓房成交,身價依然平穩。科技業高薪族群,班師殺回天龍深處,和親長住得近些。畢竟,公設比甚優,生活機能佳,建物雖舊,花錢裝修即可,也因此,科技捷運站生活圈內,某大樓才卅餘戶,兩、三年陸續七、八戶興工裝潢,吵得不可開交。
那是四十年屋齡的「熟宅」,和熟男熟女一樣,經醫美整容,仍風姿綽約。如大樓外牆拉皮,新瓷磚取代二丁掛,消除暴露屋齡的形像,單價可拉升好幾萬元。由於現今建築水平高,樓宇耐住耐震,再住二、三十年或更久,似乎還行。電梯及管線換新整理,結構鑑定一下,即能安心。
有能力住回蛋黃區,是明智的選擇。都市建設經費,多半花在重要區段,域內居住生活者,即享種種便利和實益。近廿年以來,都市房價高,年輕人成家,被迫遷住稍遠區的二代宅。家庭聚首不易,若有憾焉。假使晉身高薪高收入,則可買中古屋,返「兒時宅」區段,又不致負擔太重。
今年環球經濟變局,起於川普的「關稅一念」。勢必撼動千百萬人的工作事業,乃至就學。依目前情況看,敢大膽投資新事業者,肯定不多,畢竟前景未明。如是則影響就業率;也將減少生產資財之購置,如工業地和廠辦。對房市而言,為不利變數。希望過些時日,關稅匯率問題能有緩解,也期盼富裕之島能挺住。
本欄前曾提及,治水何如遷村。唯新址規劃宜迅速周全,否則倉卒行之,徒增亂象。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遷村旨在避災安民,擇址須審慎。譬若退除役之大專院校,房舍土地皆可用。或接近生活圈之保護區土地,環評通過亦適合。且舉高雄大林蒲案為例,遷後仍多紛擾,可供借鑑。
台島生民於亂中有序的社會,淡定度日,教人佩服。演唱會、藝文展、國旅、出入境觀光,生活依然多采多姿。比起來,那些讓自己困在政爭、股市、房市、情場,以及關稅等煩惱想像或實境者,似宜稍稍自我緩解。在著重養生之道的富裕島上,諸事莫較真,才能安閒雍容。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