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Cover Story

房市虛胖崩塌3/十年寬鬆後遺症浮現 學者批政府才該學到Lesson

文/林喬慧、翁嘉妤 若從更宏觀的市場角度觀察,這場修正早在資金寬鬆時期便已埋下伏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林左裕表示,台灣房市的「虛胖」現象,早已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構性結果,「房價過高、租金報酬率偏低,長期形成一個失衡、難以支撐的市場體質。」 高力...

台灣租屋市場「蛻變中」 黑市消退、玩家易位、老屋變金屋,這場變革你跟上了嗎?

租屋,在台灣這個深信「有土斯有財」的社會裡,一直只是被默默忍受的過渡階段。價格高昂、居住品質參差不齊、租務關係缺乏保障,租屋族早已習以為常。然而,近年隨著政府大動作介入,專業租服業者大量湧現,有業者甚至喊出「租屋產業即將迎來全新時代」。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政府的介入究竟是靈丹妙藥,還是推高租金的...

租屋,也能住得安心——破解租補迷思,打開制度之門

解答6大租補疑問,補貼申請不再卡關 高雄一名租客申請租金補貼,卻被房東以「房租要加5000元」為由強制漲價,還嗆聲不搬就解約。這起報復式漲租的新聞事件,近期在社群引發討論,也揭露租補制度上路多年,制度雖在,心理與現場協作機制卻未必跟得上。 政府自2022年推動「300億元租金補貼專...

租屋房源難掌握? 向西班牙學二招突圍

國內租屋市場經過一連串政策後,在業內人士眼中,或許黑市問題已逐步改善,但資訊不夠透明、租金飆漲、房東不願合法登記等結構性因素,仍有成長空間。本刊採訪多位租屋政策研究者,深入探討在相似的租屋市場結構下,其他國家如何逐步改革,而台灣卡在哪個環節?專家提出各自建言,期待租屋市場體質加速邁向正軌。 ...

超市開幕,能否點亮一個生活圈?大全聯落腳青埔,看零售通路如何替重劃區按下「開始鍵」

一座城市的日常從哪裡開始? 不是捷運站,不是百貨公司,而是一間可以隨時走進、買到雞蛋的超市。因為真正留下來的人,總是先問:「這裡方便嗎?」而不是「房價漲多少?」 今年九月,青埔IKEA旁即將掛上新招牌──全聯與大潤發整併後的首家新形態門市「大全聯」。這不只是一間超市的開幕,更像是讓青埔...

空地還是未來城?重劃區「真假潛力」一次看懂

城市發展從不是一蹴可幾。從空地荒草到高樓林立、機能成型,新興重劃區想要成熟,往往需時十年以上。有的迅速翻紅,有的多年仍難起步,關鍵差異在哪裡? 《住展雜誌》彙整過往案例與專家觀點,拆解重劃區從「地圖」邁向「生活圈」的關鍵推力, 並揭示當前相對具潛力的區域,助民眾看懂房市機會,不再只...

住哪裡,才算對?房價走在前,重劃區生活能否跟得上?

台灣重劃區仍是進行式,「生活是否到位」依舊是購屋者反覆追問的關鍵句。然而,一間超市、一條捷運、甚至一項政策利多,是否真能帶來有感的生活溫度? 《住展雜誌》將從一線觀察出發,檢視生活機能與房價成長是否同步、投資與自住需求是否重疊,並進一步追問:當城市藍圖仍在建構,而房價早已先行,買房這件事...

等不到危老 全台500萬戶老屋只能靠撐? 營建成本暴漲五倍 重建卡關淪居安未爆彈

「睡到一半突然砰一聲,整棟樓開始震動,我以為是飛彈打過來,直接抓著妻小往門口衝,逃出大樓後,回頭一看,最上面兩層樓垮掉了。」凌晨一點多,沒有地震,也不是豪雨,台中清水這棟六層樓建築物,五、六樓無預警塌陷,這聲巨響劃破寧靜夜晚,不僅摧毀經濟弱勢的唯一避風港,更敲響了台灣的老屋警鐘。 伍先生...

房產脈動

3房夢太遙遠?台北房貸吃掉1.8倍月薪 「這2地」...

近年房價快速上漲,在購屋總價的考量之下,預售建案更傾向推出2房格局以內的小坪數產品來滿足多數購屋民眾的需求,然而多數購屋民眾理想的中的房子仍是3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