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旁的建築,如堅韌老樹充滿禪意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許多民眾買房時,為避免颱風時的土石流侵襲導致房屋跟著「流掉」,總忌諱買在山坡地的順向坡上。不過據生活童話網站報導,來自日本的建築設計公司“DIG Architects”卻為一家人設計了不畏懸崖的現代住宅“K House”。

“不知道是什麼奇異的風,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裡,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曾卓:《懸崖邊的樹》) 。

憑藉落地生根的優勢,大樹總能在懸崖邊安然而立,但位於名古屋一處鄰路的斜坡地上,而在建築師尚未想出解決陡峭傾斜的地勢問題,業主又提出了新要求:想要親近自然,並與附近的城市遙遙相望。這使設計師受到懸崖之樹的啟發,也衍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將建築懸掛在這塊斜坡上。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由於當地地形關係,名古屋的住宅區多分佈於地勢較高的東山、丘陵及其周圍台地地區。而“K House”便是藉著地理優勢,在全城的仰視中,成為最早看到霞光的住宅。

在當代建築中,人們多喜愛擁有較多視野的屋子,因此建築師常需抬高建築以獲取更好的視線。但由於“K House”的地基需要「扎入」斜坡,且建築主體並未完全攀負懸崖,而是在挑樑上向外延展,使視野能在不受到植被的阻擋下,更能完整俯瞰整個城市。

整棟住宅就像一個被折疊的掛件,不但利用馬路相接的平台靠在懸崖上,建築師還在懸崖挖出一個凹槽,讓住宅能牢牢嵌進斜坡,並在地基上用挑樑手法搭蓋出一層懸臂結構,讓“K House”就像被一支強而有力的手撐著,成為由懸崖自然向外生長的住宅。

不對稱的幾何多面體幾乎是現代日本住宅的統一特徵,整棟住宅被鍍鋅金屬材料所覆蓋,而馬路上露出的平台則被打造成帳篷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公路驛站—這種切面設計同樣非常日式,“K House”擁有五個側面,且呈不規則形,這樣的設計使它充滿難以言喻的特殊美感。

以雪松材質的牆壁分割住宅的室內外空間,建築師以斜切角度讓牆面由其中一側向內縮進,並為主人提供有屋簷遮蔽的空間,可以緩衝室內外空間的過渡。而唯一的入口則正對馬路,並同樣採用雪松木材製作門板,和牆面融為一體,使住宅外觀看起來相當低調簡約,就像日本人樸實無華的民族性格一樣。

與地面相連的平台面積勉強能停靠一輛車,建築師將平台設計成帳篷形狀,看起來就像公路驛站一樣。

雖然住宅僅有89.4平方公尺,但在挑高的設計下,室內空間則顯相當寬敞;建築師以玻璃幕引入光線,並提升內部的通透性;白色牆面和淺色木地板則傳遞出家庭的簡約溫馨感受。為了讓業主的住宅更為豐富,建築師架設了一座連接室內兩端的金屬橋,並讓室內空間增添特殊亮點,增加孩童在家玩耍的樂趣;而成年的家庭成員也得以足不出戶,就能在橋上享受日光浴的閒適感受。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由於起居功能區是家庭成員逗留最久的地方,因此建築師以白色牆面搭配淺色木地板,以無印的簡約風格傳遞一家的簡單幸福感。而面光的牆體高處則設計了一些玻璃窗,讓室內空間的採光能更為明亮。

沿著金屬台階走到平整的水泥平台上,這裡是臥室等房間的上方,建築師把這了安排成一個活動場所,這種躍層設計既不會影響室內的通透感,又能很好的利用起上層空間,讓家中的孩子得到更多娛樂空間,這種一舉多得的處理傳達了許多日本建築師希翼在最簡單的設計中最大化利用空間的理念。

為了滿足業主和大自然親近的要求,建築師設計了一個半戶外的露台,並保留室內的設計風格,同樣以木地板鋪陳,立面則改為玻璃幕,讓屋主能俯瞰名古屋的自然美景。

空間形狀相當特別的浴室,也設置了一道門連接另一處的戶外空間,建築師依舊採用將室內外設計基調統一的方式,讓空間能自然向外延伸,並降低浴室受閣樓面積限制的壓迫感。

與自然和諧相處常是日式建築常強調的設計重點,本次建築師設計出的“K House”正是以懸崖上的樹木做為靈感,取法大自然的創意設計,不正是參透大自然傳達給人類的禪意,並傳達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概念嗎?

來自:綠建築家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