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韓國力展現,廣受全球矚目。近十年來,從起亞汽車、三星集團,到藝能輸出,都創造亞洲品牌攻佔世界頂尖行列的榮耀,教人欣羨。然而,南北韓的軍事僵局,青瓦台的弊案不斷,消耗了極鉅大的社會元氣。是故,即使首爾職場薪資水平遠高過台北,各項國際運動競賽成績亦優於台島,但彼地的自殺率卻也超出咱們甚多。
從現實狀況推測可能的原因,是年輕人面對亂世,和心目中的合理社會落差太大,厭離之心油然而生。何況,東亞國家特有的宿命傳統,包括教育、家庭、婚姻,人際關係,幾乎各層面都充滿意志的磨擦和目標的衝突。勝負分明成王敗寇,逼得許多人無路可走。這個現象也存在於台島,若不警醒,禍患不遠矣!
政客打壓房市,使出種種手段,藉口貧富差距,實為轉移焦點。社會之亂,毒品和酒駕,意識形態與司法不彰,厥為主要根源。執政者幾經輪替,竟都束手無策。當年李登輝總統和林洋港院長扳著老臉相會,只為談司法改革。迄今廿餘年,全無進境。民主自由社會終極屏障,捨卻公正嚴明的法治,祇能淪為亂邦。
在打房族揭竿而起之前十年,可稱是台島房市黃金時期。房價好,成交多,火車頭產業發功,帶動周邊各行業,乃至城鄉繁榮,皆得分潤。彼時毒品、車手、酒駕之類的末流罪行,比例甚微。而自二○一三年官方嚴厲行打房之後,經濟凋敝,民心憂悶,犯罪率節節升高,甚至外銷鄰邦,毒品詐騙,貽笑國際,丟盡顏面。
長期觀察台灣房市,大多數人相信,無論情勢如何演變,不動產都是終極資產的保障。瞧那些身價百億、千億的富者,一旦手上持股之股價崩跌,即可能落到貧無寸鐵。但房地產不可能如此,除非家園毀於戰火,邦國不復存續。較小者像人口外流區,台島偏鄉郊野,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則彼區房地必不值錢,乃理所當然。
而此刻的都會區,亦面臨人口外流,特別是青壯人才,專技或職能強者。跨國企業興起,高薪召喚高手。一呼百應,忽而歐美,忽而亞澳,機場旅店進出者多。在台置產念頭,早已拋卻腦後。別小看這個族群,十足具購屋實力者,流散於異邦他國,全台便也成了人口外流區,北市大安區廿年來減少了四萬人,超過一成,即為適例。
房地產業的官方主管機關,多年來一直無所作為。包括都市更新的推動,和房地交易法令的簡化。此外,房地合一稅的桎梏,硬生生套死許多可能的交易。類似東拉西扯的惡意遮障,妨阻了火車頭產業穩定與成長。任何國家地區,存在著敵視某種產業的政府,只能嘆息其荒謬無知。這些人也有身家資產,怎會出現如此行徑,真匪夷所思!
官方對國土資源運用規劃,缺乏理性成熟的眼光。例如鄉村農地建宅,准駁反覆,首鼠兩端。目前中南部極大面積空地,亦皆覆上種電的生財板;這種作法到底對不對,沒有人肯通盤討論,說個究竟。大地乃生民寄命之處,任意施為,即想即做,未免粗率。談振興房地產,農地、工業地、山坡地、建地,其實都涵蓋在內,哪個都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