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市建設意義在於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絕非為了遂行地方首長個人雄心壯志。因此,選舉期間大談願景抱負,聽者宜從嚴解讀其內容和切實用意。譬如此人說想蓋個大巨蛋,或大歌劇院,超級博物館等等,類似的豪語,都該打槍。何以故?從國計民生看來,這些皆非急務,皆屬「想要」,而非「需要」。
從心理層面言之,「想要」本是比較具份量的,尤其是多數人都在想望中的物事。例如乾淨廉價的市場,安靜舒適的公園,安全進步的育幼園;便宜的水電瓦斯,便捷大眾交通運輸,頂級的良好治安……。想要,意即目前還未擁有,人們總想要自己欠缺的東西。而需要之物,大抵備有,尚未齊全而已。但主觀上以為,早晚應該會有。
都會區需要願景嗎?紐約、巴黎、倫敦、東京、上海……,這些全球頂尖的城市,一世紀、半世紀以來,曾有什麼願景?或曾實現了什麼願景?當然沒有。任何洲洋地域的生靈,悉為世間之過客。所有的造做舉措,多半被歲月淹沒或汰除,偶有留為世界遺蹟、遺產者,也與誰的願景無關。國家有無願景可言,此處不談,都市老實建設就行了。
政客開大支票,要如何如何,花的是誰的錢?自然是公帤。何必用納稅大眾的錢,實現渺小獨夫的願景。這些人上台時,威武風光人模人樣,下台後若干年,可能連名字都被淡忘。一座橋,一座館舍,上頭勒刻他們的姓名,毫無意義,比鄉下廟宇殿前龍柱雕刻捐獻者大名還不如。是故,誰的願景大,牛皮吹得膨,就別理會他!
才不過三、四年前的事,「歐豬」風暴攪得全球經濟大亂。歐盟好幾國同時陷窘境,入不敷出,人們擔心連鎖效應,忐忑惶恐,但那些到處求援的受困國,卻不肯撙節開支,儉省度日,仍想逍遙享樂,把其他國家給氣壞了。托天之幸後來終於過關,世人應學到教訓,小至個人家庭,大至城市邦國,量入為出,厚植國力,才不致困頓乃至滅亡。
且看目前台島的公共財務現況。今年二○一八中央總預算預定舉債兩千多億元,比近十年平均值稍高。自二○○八以來,長期國債從三點八兆增加至五點七兆。換言之,每年開銷透支兩千億元左右,如此收支拮据下,國庫能不儉省些嗎?何況還有健保以及地方政府的欠債,規模亦甚駭人,加總也在兆元上下,縣市首長能不能別再亂花錢了?
就像小康人家,或升斗小民,每天平安度日,維持基本開銷,縱使無力節餘來還舊欠,至少不復增添新債。各都縣市民選首長,為了拉票,不惜砸大錢吸引各階層族群。老人小孩新婚都補助,果然很叫座,某些縣市長因而鞏固寶座。但前提是錢都花在這兒,就不許再另打主意搞別的建設,蚊子館,蚊子道路、蚊子公園,全部打消吧!
俗話說,當家方知柴米貴。可惜政客沒當是自己家,一貫好大喜功,花大錢不心疼,別人有的我也要。此乃國家債台高築的根由。百姓選出領導人之後,往往只能放任它去,毫無節制能力,誠然可悲。選前必得睜大眼睛,或檢驗言行,挑個精打細算,謹守本份的首長。再者,也要選些能嚴格監督的民代,敦促把錢花在刀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