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縮小貧富差距的真方法

【文/住展雜誌】「均富」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希望達到的狀態,但是如何才能真正達到?徒有理想,或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民粹口號,往往不但不能達到「均富」目標,常適得其反,使貧富差距現象愈來愈嚴重。所以要能了解真正可以達到「均富」的方法,才是現代投資人的必備知識……

台灣貧富差距約6.2倍,幅度並不如想像中的大,但人民為什麼會感覺到貧富差距快速惡化呢?。

「貧富差距」之所以會擴大,其真正原因是經濟衰退。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掌握原因!台灣貧富差距真的急遽惡化了嗎?有學者指出,如以台灣最高收入的百分之五和最低收入百分之五的所得差距做比較,會產生誇大貧富差距的嚴重性,以及會有以偏概全的情形。故建議以最高收入百分二十和最低收入百分之二十做比較,才有決策參考價值。

依該標準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的幅度並不如想像中的大,以一九八六年至二○一○年實際數字觀察,所得差距僅由四‧六倍增加至六‧二倍,增加幅度並不嚴重,但人民為什麼會感覺到貧富差距快速惡化呢?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其實貧富不均只是一種「感覺」,影響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不是貧富間真正差距的快速增大,而是因為經濟衰退!

以台灣的例子,歷史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年份為二○○一年,其次為二○○九年,這兩年剛好也是台灣歷史上經濟成長呈現衰退的兩年,這說明了經濟衰退才是使貧富差距真正「感覺」加速惡化的力量,因為經濟不振會使較窮的家庭所得大幅減少,而使他們生活無以為繼!

台灣經濟研究院趙文衡在「成長與公平並不對立」一文中提出:「由於低收入戶對經濟衰退的脆弱性,任何導致經濟衰退的政策均會使他們生計陷入困境並會惡化貧富差距,反而是一種不公不義的政策。

富人具有知識與技能可以在經濟衰退時降低損失甚至維持獲利,窮人則缺乏這些技能,在面對經濟衰退時易遭裁員或其他收入損失。

因此減少貧富差距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提升窮人的技能,而不是採取抑制經濟成長的政策。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經濟惡化才會勞資對立

台灣目前已經不是經濟成長快速穩健的國家,經不起為了追求所謂公平正義而任意犧牲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與公平正義不應站在對立面,只有維持一定經濟成長下,才能談公平正義。

事實上經濟成長與公平正義早已不是站在對立面,只有維持一定的經濟成長下,才能談到公平正義。如果還有人要說台灣不須以經濟成長為主要目的,應等經濟回復穩健成長後再說。

可惜的是,面對台灣貧富差距逐漸增加的時候,政府還無視於台灣景氣並未過熱的事實,反而大量採用例如課徵企業最低稅負、奢侈稅、證所稅,以及緊縮銀根、提高利率等抑制景氣過熱的錯誤政策,不但加速經濟不振,更惡化了貧富差距。

相對於美國,Fed主席柏南克不斷提出「先救經濟,再打通膨」的正確主張!所以不但不緊縮銀根,反而大幅度寬鬆銀根,並維持零利率至二○一五年,因為他們知道,唯有經濟成長了,貧富差距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否則只會愈來愈惡化!

惡化只會形成社會更加對立,對創造就業機會與提高薪資水準只會有更不利的打擊,政客與政治家的差別在這點上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減少貧富差距用的方法

當我們真正了解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後,就能知道縮小貧富差距的主要方法是─協助窮人而非打擊富人!但要如何協助窮人呢?只有二種機會:一是政府協助;二是富人協助。

首先看政府協助,政府真能協助窮人嗎?政府的錢從何而來?除了舉債,只有增稅。

就舉債而言,絕非一個長期可行的政策,以目前歐洲國家的經驗,已經可以看得十分明白,連國力強大的美國都不斷地擔心「財政懸崖」會帶來了的毀滅性影響。

所以,只有稅收才為正途,但稅收要向誰收呢?還是要向富人收!所以不管是政府還是富人協助,最終還是要由富人出錢,才是可以長治久安之途,如果我們了解誰要出錢後,我們是要協助富人還是打擊富人呢?我們是要協助他們賺錢,還是抑制他們賺錢呢?

其次,要討論富人問題就必須先知道他們到底能有多富?依富比士二○一二年億萬富豪調查資料,可以知道即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其財富大約也只有二兆元台幣(六九○億美元),同時,也只有前六名的財富超過一兆元台幣(沒有一個是台灣人)。

換句話說,全世界除了六個頂尖的富人外,所有富人們的財富都沒有超過一兆元台幣,也就是說,我們放手讓一個人或家族去賺錢,即使努力到極限,財富也無法超過一兆元台幣。

打擊富人只是殺雞取卵

縮小貧富差距是要協助窮人,而非打擊富人!

而這些富人們,當他們去世時,透過「裸捐」和「課稅」的法令,財富中一定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回到政府或社會上其他人的手中,他們一生中為了累積財富不斷地像牛馬般的辛勤工作,還要冒很大的經營風險,到死後其財富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還會重回到社會上其他人的手中(包括政府),我們反他們、仇他們,是為了什麼?

而在富人們累積財富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創造就業機會、不斷地支付高額稅款,不只是個人所得稅,他們的「企業」要繳營業稅、企業所得稅、還要為員工們支付許多勞、健保費與退休準備金;他們的「財富」交易要繳高額交易稅、契稅;他們「資產」要繳高額的財產稅、地價稅、房屋稅…這些對政府運作和社會建設有貢獻的人,我們要反他們什麼呢?

許多不學無術的人以為打擊富人、就可以改善貧富不均問題,只要我們稍微用點腦筋,就可以知道那是一種「殺雞取卵」的義和團式思維,當我們打擊富人的時候,不但想取的「卵」不易取得,反而常會導致連「雞」都跑了。

物價上漲擴大貧富差距

「感覺」貧富差距擴大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富人更有錢了,而是窮人變窮了!因此,縮小貧富差距的最有效方法,是要想辦法提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準。

影響生活水準的最主要因素是物價,如果物價沒有昇高,人們便不會感覺到貧富差距問題嚴重,在物價低的時代中,雖然貧富差距一樣存在,但人們卻不容易感到它是個問題。

最好的例子是中國在毛澤東時代,由於物價低,甚至許多民生必需品是採用配給的方法,所以貧富差距問題就不會成為一個議題;台灣在四、五十年代亦是如此,當時物價低,一般人民雖然貧窮,但因基本溫飽水準可以維持,所以貧富差距也不會成為一個議題。

所以,每當物價大幅昇高,而薪資所得無法跟上時,貧富差距就會成為議題,各種仇富、打富的議論就會被許多人支持,尤其是嘩眾取寵的民粹型政客一定會大力鼓吹。

但如果冒然採取類似的政策,不但貧富差距問題無法解決,反而會因富人們的逃離或保守,而使得經濟成長更加不振,就業機會更加減少,而會更加凸顯貧富差距的議題。

物價維持穩定既然那麼重要,我們就必須了解物價為什麼會上漲?理論上當經濟不振時,人民的消費必然保守,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物價是不應該會大幅上漲的!

那台灣為什麼物價還會上漲呢?只會有二種原因:其一是別的國家需求強烈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台灣只能成為物價上漲的接受者,其二則是錯誤的管制政策,通常是為了保護少數企業或是增加特殊稅收,所以推高了物價。

我們常聽到經濟學家們擔心發生「停滯型通貨膨脹」(「停脹」),就是一方面物價上漲,同時經濟成長卻停滯了。這是每個國家最不喜歡出現的情況,如果我們了解了物價,就可以知道「停脹」不可能同時發生在所有的國家,只可能發生在經濟成長不佳的國家。此時,由於別的國家經濟發展良好,需求強烈,所以推高了物價,「弱國」只有痛苦的接受「停脹」。

在這種情況下,「弱國」只能採取振興經濟的政策,以抵銷物價的上漲,若無法奏效,人民的痛苦指數就會增加,國內貧富差距的問題就會愈被凸顯。

可喜的是,這種現象目前並不需要特別擔心,因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經濟情況都不好,所以很難推動全球原物料價格的上昇,所以問題並不大。

台灣政策走向錯誤

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政府錯誤的管制政策,導致物價的上漲!

台灣就有類似的情況,在經濟發展不振的時候,正是應該穩定物價,打擊投機壟斷、取消特權勾結、開放進口商品、緊縮政府支出,尤其是對民生基本需求有關的商品,寧願緩漲也不必急漲!

因為只要需求不振,物價一定漲不起來,可惜台灣反而採取了完全相反的錯誤策略,油漲、電漲、稅漲、費漲、利率漲…更嚴重的是,不嚴格控制政府成本,反而持續增加公務員人數,不斷花錢在虛幻的煙火秀、博覽秀、運動秀,這些不必要的支出與浪費,只會增加弊端,只會推高物價。

這種原本在台灣可以避免的「停脹」風險,卻因政策的錯誤而讓台灣人民必須再受一次苦難,更可怕的是,在經濟不振時,推高了物價,會使中低收入人民的生活困難度提高,因而會凸顯貧富差距的議題,會造成貧富間的對立,使得原本可以透過富人們努力創造就業的機會不斷地減少,很可能會讓台灣加速進入另一個更可悲的情況─就是「經濟衰退」!

如果不幸發生了「衰退型通貨膨脹」(「衰脹」),我們不能怪任何國家,因為是自己的錯誤政策造成!如果「衰脹」的情況發生時,貧富不均問題將被炒作的更加紅火,貧富間的衝突勢必更加擴大,就像現在的歐洲諸國,尤其是以法國、西班牙為代表,富人們與他們的存款都會快速和大量的逃離祖國,屆時經濟復甦之路將會極為漫長和困難!

減稅、鬆銀根才是正途

要減少貧富差距的最重要目標就是要讓窮人有工作、增薪資!在經濟不振的時候,誰能提供就業機會和提昇薪資呢?是政府嗎?是窮人嗎?當然不是,唯一真正能提供就業機會的就是企業、就是富人,因此,如何「刺激」他們願意提供就業機會和提高薪資,就變成政府的主要工作。

首先,就課稅而言,在經濟不振的時候,政府一定也會缺錢,所以很自然的一定會想到增稅,但如果稅一增,就易澆熄富人和企業的熱情,所以常常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因為在經濟不振的時候,民怨自然高,在民怨高的時候,仍然堅持減稅,很容易就會被冠上圖利富人、圖利企業的大帽子,但如果順應「民粹」,不斷增稅,只會讓社會走向一個必然雙輸的結果。

很少有政務官會願意冒被批評的風險,而做出對的決策,這也是經濟不振的時間會愈來愈長的重要原因,但無論如何,減稅而非增稅,才是真正能夠縮小貧富差距的方向。

其次,看利率,在經濟不振的時候,減輕窮人的負擔,才是正確的方向!可是政府最容易採取的政策卻是升利率,因為富人們、企業們,在一般人的觀念中,一定是借錢較多的人。

因此,很容易出現「低利率」就是要圖利富人、圖利企業的民粹思維,但從不深入思考,富人和企業為什麼要借錢?借錢要去做什麼呢?他們沒事不會去借錢,借錢就是為了要賺錢,只要他們有了賺錢的行動,自然就會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薪資,經濟才有復甦的機會,當富人們和企業不能賺錢,社會就會成為一灘死水,就業不足、薪資不漲、經濟不振……這不就是台灣現在的情況嗎?大家可以抱怨、可以漫罵,可是真正能夠面對問題,支持正確的方向嗎?

相對於美國Fed的主席柏南克,在美國經濟不振的時候,還可以不顧民粹聲音,堅持零利率,而且還宣告零利率會持續到二○一五年,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專業!台灣的決策者是缺乏這種勇氣和專業的,面對和美國相同的經濟情況,我們卻採取了調高利率的措施,不但不知政策目標何在,反而會更加嚴重了貧富差距問題!

最後,看資金,在經濟不振,在全世界都在印鈔票的時候,就代表二種現象一定會發生:一是貨幣必然會貶值;二是以錢賺錢才是主流。在這種環境下一定要順勢而為,快速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有能力賺錢的人可以較為容易的取得資金,去和全世界的企業做金錢競爭。

經濟發展將朝貨幣戰爭

經濟振興了,年青人就業機會高,自然薪資會提升,這是必然的結果。

歷史上從未有一個時期和現在一樣,為了打赤字、為了振經濟,而採取了大量印鈔票的政策,這是歷史上從未發生的事。

因此,傳統教科書上大部分的知識已無參考性,以往大多數的實務經驗也失去參考性,諷刺的是,反而常會成為未來決策的干擾和阻擾因素,未來,在經濟上只能採取「以錢戰錢」的貨幣戰爭,「錢多者贏」則會是這一波貨幣戰爭的必然結果。

可惜的是,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台灣卻採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不但不寬鬆銀根以協助企業和富人們去和國際競爭、去賺錢(振興經濟)、去增加就業機會、去提高薪資…反而採取完全相反的打擊手段─緊縮銀根,讓企業們和富人無米可炊。緊縮銀根的結果,一定只會讓我們的企業和富人們在國際競爭中出局,我們的經濟也會在國際競爭中出局,我們的年輕人自然也就被這些錯誤政策犧牲了未來。

看看我們的競爭者吧!他們不斷地採取了協助企業和富人們的寬鬆貨幣政策,如果銀行成為干擾因素而不願將錢借給企業和富人,他們的政府就會採取更直接的方法,直接購買債券,直接將錢交給企業與富人,因為那是唯一振興經濟的機會。

所謂「一白遮三醜」,當經濟振興了,就業機會、薪資提昇都會成為必然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窮人的所得提高,才能真正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因此,不論從稅賦、利率、貨幣任何一個角度,台灣都在民粹思維下,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政策,我們如何能夠期望台灣的經濟能夠振興?貧富差距能夠縮小?
貧富差距的現象,自古以來就存在著,而且很難消失,雖然有許多政治性的口號希望消滅它,但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那些口號多只是「口水」。

如果我們夠理性,就可以知道貧富差距其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中低收入的人多了、中低收入的人窮了,所以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要協助窮人維持基本生活水準,甚至提昇窮人的所得與財富!但許多決策者並未真正了解問題,總將貧富差距當成問題,而採取了打擊富人的手段,以為讓富人窮了,貧富問題就可以解決,卻不知道富人窮了,不但不能讓窮人變富,反而會讓窮人更窮!

經過一次次的社會運動,人們終將發現社會問題的核心,不是在打擊「富人」,而是在幫助「窮人」,而最能幫助窮人的反而是富人!因為富人才是真正願意為追求財富而提供就業機會和提供薪資給窮人的人,也是最能提供稅收給政府的人,如果我們打擊了富人,窮人只會更窮,社會問題只會更嚴重。

先救經濟再打通膨

全世界在面對當前的物價上漲已是無法迴避的現象時,經濟上大都採取了「先救經濟,後打通膨」的政策,只有台灣仍然抱持著傳統上的反富思維,堅持「先打通膨,後救經濟」,在這種思維下,富人賺錢不易,窮人只會更窮,貧富不均的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會更加嚴重。

現在世界上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問題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如果施政者不能理解,還是固執著舊思維、舊方法,人民受苦的日子不但不能縮短,反而會更加延長!台灣經濟景氣的「藍燈」數量已經超過了金融海嘯時期,但許多人還將問題歸咎於貧富不均,歸咎於富人的貪心,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