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面臨國際性經濟不景氣的環境,幾乎每個國家都開始發生財政問題。面對大量的負債,要怎麼辦呢?緊縮支出?人民阻力甚大,必然會失去執政機會!大量印鈔?卻無人買單!發展經濟?緩不濟急!似乎不向人民加稅,就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政府想向人民課稅,但要向那些人民課稅呢?窮人繳不起,中產階級已經怨聲載道,似乎只有一條路─向富人課稅。於是乎,法國開徵了富人稅,對年所得超過一百萬歐元的富人重課百分之七十五的「富人稅」。美國也決定開徵富人稅,對年收入超過四十萬美元富人重課百分之四十的富人稅,雖然參眾議院為此和總統吵翻天,但最後還是妥協!連台灣也不斷地透過各種名目,對富人加重稅賦…
想富不能富 所以仇富
人們真的那麼討厭富人嗎?當國家財政遭遇困難,政府支出不足時,為什麼還是只能向富人要稅呢?人們真的那麼討厭富人嗎?為什麼生了小孩幫他祈禱時,又多會祈求希望他一生能富能貴呢?顯然是想富而不能富,所以仇富!這種分裂式的思維,自然會導致精神的紊亂,如果不在思想上快速理清楚,台灣的精神病患一直還會越來越多。
如果我們能夠理性面對「富人」問題,則在決定自己或子女是否要追求成為富人之前,應該先客觀地瞭解如何才能致富?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致富?以及富人到底可以有多富?然後再去決定是否要變成富人?和變成那一種富人?才是對於「富人」的正確態度。以下四點可以給所有的讀者參考:
首先,要知道華人無超級巨富
一個人努力一生可以有多富?根據富比士二○一二年統計資料,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其財富還不到新台幣二萬億元(二兆),而全世界財富超過一萬億元(一兆)的只有六人。也就是說,除了那六個人以外,所有人的財富沒有一個超過新台幣一兆元的(約三百三十三億美元),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終其一生,碰到所有最有利的天時、地利、人和,還必須很年輕(通常在二十歲以前)就進入職場,然後工作到死(大約會接近一百歲),他的個人財富也不容易累積到一萬億元。
因此,我們大致可以將富人們分級,分成五等級─超巨富(萬億元級)、巨富(千億元級)、大富(百億元級)、中富(十億元級)和小富(億元級),前面說過,二○一二年全世界財富到達萬億元級的只有六位,其中沒有一位是華人─不論他是中國人、香港人、或是台灣人,而在華人中,排名最前面的是李嘉誠,排名世界第九;他在二○一三年的排名退到第十一。
而相對地,如果財富不足一億元的,也無法進入「富人」之列,所以對華人而言,真正可以討論的富人等級,大概只有四級─千億元級(巨富)、百億元級(大富)、十億元級(中富)和億元級(小富)。
以華人為例,只要所處的環境不要太糟,個人的素質不要太差,價值觀不要太偏激,只要努力,相信都能成為初級富人─億元級的小富!
最好的例子是台灣的馬總統,他這一輩子讀書讀到三十多歲,在拿到博士後才開始就業,而且只做公務員(沒有其他外快),現在還不到六十五歲,代表工作時間才三十年左右,但目前光是以現金形式的銀行存款就已接近一億元,就已經達到小富(億元級)的水準!更不要說那些在台北市精華區擁有一、二戶中、大坪數房屋的家庭,以平均五、六千萬元一戶的房價計算,大多都已經進入了初級富人(小富)的階層。
另外,最近考試院長提出一份資料,提出台灣任何一位九職等的科長,其一生中光是薪水和退休金就可以拿到五千萬元,所以我們幾乎可以下個結論,在台灣,每一個人只要努力,專心工作,大多都可以達到初級富人的階層!
當然,通常不會是在二、三十歲的時候達到,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才會達到!所以,許多媒體常以年輕人只有22K的薪水作文章,要知道二、三十年前的年輕人,當他們初出社會時,他們的薪水很多連22K也達不到,但到今天,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已經擁有上億元的財富,可見誇大「問題本身」才是最大的問題!將所有的財富累積認為只有薪水才是唯一的方式,才是誤導!
所以,我相信對每個家庭而言,要達到初級富人的階層是不難的,以往我們常說的中產階級,我相信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初級富人的水準,尤其是當房價高漲,或是股票上萬點時,能夠成為小富(初級富人)的人的比例一定不會少。
小富由儉起 大富靠天
其次,我們看十億元級的富人(中富)
所謂中富,是指其財產在十億元台幣以上的個人或是家庭,進入這個階層的難度就比較高了,除了努力,通常還要碰到機緣,但通常只要能夠把握一次致富的機會就有可能達到!
最好的例子是最近被起訴的炒房大哥「勇哥」,他利用集資買賣中古屋賺錢,在十年內,用了五十多位人頭,共買賣了近二千戶房屋,根據媒體資料,透過快買快賣,其賣出房屋的總金額約二百五十億元,估計獲利約五十億元,而被起訴的罪名是用人頭炒房,而起訴書估計其逃漏稅額約二十億元…
這位勇哥只是發現了一個可以賺錢的模式(合法買賣中古屋),於是全力以赴,每天騎著機車親自看屋,據說騎壞了二、三輛機車,他沒有耀人的學歷,也沒有住豪宅,住的是十分平常的公寓,也沒有用名牌,省吃儉用將賺的錢全部用於照顧家人和投資,他是否涉及不當炒房的「道德」犯罪暫且不論,他以獨自一人之力,騎輛機車,只在台北市內看屋、買屋、賣屋,在不到十年之內,就可以創造及累積數十億元的財富,我們如何還能抱怨說,要達到十億級的中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呢?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所要求的生活與工作的標準是:上、下班要準時,假日要休息,退休要提早,公司福利要健全、政府照顧要周全,在這種環境下,當然不可能成為富人!但不能成為富人的原因,不是沒有機會,而是自己的選擇。
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就提醒,所謂「公平」是指「機會」和「立足點」的公平,勇哥所做的努力,難度並不高,學歷門檻也不高,也不必懂外文,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做,每個人只要努力投入,就可以達到,但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做呢?永遠都不投入工作,卻又仇視別人的富有,這種行為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病態?
寫到這裡,不由得使我想起幾年前英年早逝的溫世仁,他努力工作了二十多年就賺到了許多財富,於是就退休開始做公益,突然去世的時候,因為未做好稅務規劃,留下了數十億元的財產,他也是一個好的例子。白手起家,只努力工作了二十多年,也可以累積到數十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富,他的例子也再一次的告訴大家,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努力,抓緊機會,持之以恆的努力,「中富」是可以達到的。
反而是現在許多年輕人,不以累積財富做為人生目標,選擇工作時,喜歡選擇容易「露臉」的職業,如廣告、如媒體、如公關、如模特兒、如舞者、如空服員…那些亮麗的職業大多可以使年輕人滿足一時的好奇和衝動,但對財務的累積卻較無幫助。韓非子在二千年前就說過:「要做倉鼠,不要做廁鼠!」能夠躋身到十億元級「中富」的人,通常必須選擇的是一個可以致富的行業,而且必須全力投入至少十年以上才有可能達到。
兩者的差別在於:一種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另一種則是選擇可以致富的行業,所謂「種瓜得瓜」,對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如果希望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而又能致富,那種機會是極小的,但坊間卻有許多書籍,不斷地在灌輸年輕人要勇敢地做大夢,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忽略了那些工作不易累積財富的事實!
第三,我們看百億元級的富人(大富)
百億元級的「大富」,就不是一般人可達到的水準了!「大富」(百億元級)難於達到的原因,是因為一次性的幸運通常不易累積到百億元級,必須是多次性的以及長期間的投入工作才有可能!當然,所謂的困難是指對白手起家的第一代而言,如果有祖蔭,或有遺產,則又是另一種情況。
最好的例子,是台灣曾出現過一位貧戶之子的前總統,也是白手起家,在二十多歲就考上了律師,接下來當了二十多年的民意代表,四十多歲就當選了首都市長,五十歲還當選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終其一生所有的好機緣幾乎全都被其佔盡,以如此的天之驕子,一生都佔有最好創造財富(收錢)的位置,其所累積之財富也不到百億元,可見要達到百億元級的「大富」有多麼困難?
國內有許多白手起家的上市公司的老闆,長期經營公司,且績效良好,還至少要累積二十年以上,才有機會躋身百億元級的「大富」之列,如果對國家、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沒有貢獻,而且沒有長期的貢獻,相信也不容易累積到大富等級的財富。
稀有的巨富 千億身價
第四,我們看千億元級的富人(巨富)
要躋身於千億元級的巨富,除了多次的機緣,還要跨多領域,再加上極長時期的累積才有可能。以台灣為例,已經去世的王永慶先生就是在這個階層中的佼佼者。他投入工作的時間超過七十年,所涉足的產業,有石化、塑膠、房地產、醫療、電腦、教育、木材、糧食、汽車…等多領域,而且多獲成功,為社會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並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稅收做出極大的貢獻,才有可能入列。
而在華人世界中,領先群倫的就是香港的李嘉誠,他的財富已經接近一萬億元,也是歷經多次國際性的大動盪。如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四九年國府大撤退、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排我納陸、一九九七年香港歸還中國、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二○○七年世界金融海嘯,每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動盪他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獲得了成功。所以才能穩住華人首富以及坐穩千億元級「巨富」的位置,而直到今天,他投入工作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七十年,仍然在其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累積財富,但還躋不入超級巨富的階層,可見白手起家要成為巨富是多麼困難!要有多麼大的犧牲!
環境對富人 並不友善
讓人們無法順利累積財富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二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社會的不友善;二是財富的極易縮小!
首先,看社會環境對於富人們的不友善!
因為社會上一定是窮人多、富人少,所以富人們總是會受到許多無法預測的打擊。例如較遠時期的有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大陸政權,幾乎所有的富人財產都被沒收,許多富人的生命還受到危害與犧牲,如一九六○年代印尼排華,將富有的華人列為打擊對象,許多財產遭到沒收和限制。較近時期的也有台灣對富人課徵最低稅賦、奢侈稅,法國即使違憲也計畫明目張膽的課徵富人稅,美國也跟進課徵富人稅,並對全世界具有美國籍身份的人追稅,將遺產稅率調高到百分之四十,大陸也正計畫開徵遺產稅、日本則在研擬調高富人稅率至百分之四十五,和減少遺產稅的免稅額…
戰爭、政爭、稅務爭,都會對財產的累積造成打擊,也成為累積財富的重要殺手,所以富人們能夠累積財富是在一次次的打擊後,在支付一次次的損失後,在繳付一次次增加的大量稅賦後,剩下的財富才能累積,然後還能累積到一定數量,當然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看財富的極易縮小
是由於各國法律對於離婚與繼承,都有了愈來愈嚴格的規定,也成為另一種干擾財富累積的重要因素!
所謂「大富不過三代」,除了子孫不爭氣外,每一次創富者死亡,都會使其財富的累積造成一次重大打擊,最好的例子是號稱台灣首富王永慶先生,其財富等級是屬於千億元級的「巨富」級,但當他過世後,由於子女過多,遺產分配後,其子女的財富等級可能自然會降級為百億元級「大富」,如其孫子女不夠優秀,再下一代可能就再落入十億元級的「中富」,所以繼承的法律規定和高額的遺產稅是會使財富迅速縮小的一個重要理由。
另一個會影響財富累積的原因是離婚!根據大陸《二○一二年胡潤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三名的女企業家的財富都在人民幣三百三十億元至三百八十億元之間(都是從事房地產業),大約台幣二千億元左右,都是屬於「巨富」級,她們之中有一位最近和先生離婚,先生分走了她的一半財富,使得兩人都退到「巨富」的邊緣,如不再努力,很可能會很快跌落至百億元級的「大富」級。
一代後而敗 比比皆是
所以要累積財富不但要工作久、活得長,還要經得起各種反富政策的打擊,否則任何財富的累積都將禁不起時間的沖刷,而會快速消逝。我們有許多熟悉的職業運動員或是影歌星,當紅時期的財富往往快速累積到數十億元,甚至數百億元的等級,但由於無法守住,往往不到其老年時,就已揮霍殆盡,成為負債者,這種一代而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更加凸顯能創造財富,並能累積財富的困難!
不應仇富 也不成富奴
當我們對富人有初步了解後,就可以發展出自己的價值觀,任何一個人如果在一生中,財富累積沒有進入億元級的「小富」,絕不是因為個人不優秀或是時運不濟,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過度縱容自己的個性與喜好,而失去與財富累積的緣份,所以當年老被子女抱怨時,是不容易有藉口的。
相對地,如果要成為百億級以上的「大富」或「巨富」,則必然要有很大的犧牲,不論是時間上的、家庭上的或是健康上的,所以是否願意做如此大的犧牲以換取財富,成「富奴」,也是每個人可以做的價值選擇。
如果以中國人的「中庸」做決策的話,將目標定在十億元級的「中富」應該是較為正確的選擇!對於任何一個年輕人,在訂定人生目標的時候,如能將目標訂在五○歲以前能達到「小富」水準,五○歲以後,以「中富」為目標,相信必然會有一個快樂與豐富的人生。
切毋反富 來證明自己
要仇恨一件事是十分容易的,但「仇富」後的人會快樂嗎?依然不會快樂!只是會再找一個對象來仇視,仇視久了,就會變成個性的一部分,而犧牲了一生快樂的機會!人生不要變成一個負面思考的人,若變成以「反富」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則不但不會有快樂的一生,還容易成為別人的工具!
相對地,有些富人,當他們享受到致富的成果後,卻公開建議政府「關閉」富人節稅的管道,關閉年輕人致富之道,而不是將其財富散去做公益,或協助年輕人致富,實在不知道其發言之理想性何在?
「錢雖非萬能,但沒錢卻萬事不能!」讓我們以成為富人為目標,以協助年輕人成為富人為理想,若我們對社會有理想,我們就必須先讓自己成為富人,才可能實現那些理想,而不是天天喊著叫著要政府或是富人去實現那些理想!
最好的例子是,世界上那六位「超級巨富」中,至少已有二位白手起家的超級巨富,已將幾乎所有的財富(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捐出做公益,充分實踐了「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要影響別人先調整自己!的最務實理念。否則只會像毛澤東說的「以空對空」,一生陷入空談、空虛與「務空」而已!希望大家都能早訂目標,邁向富人之路,尤其不要辜負了年輕的黃金歲月,而失去了成為富人的機會,祝大家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