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被誤解的人口紅利

【文/住展雜誌】近年我國人口結構自巔峰逐步反轉,「人口紅利」就成了房市最夯的話題,幾乎所有人口正成長的地區,都被稱為人口紅利區以拉抬房市。但其實人口紅利的真正內涵,壓根就與人口增加沒有絕對關聯……

分析房市走向時,人口變化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數據,特別是近年我國脫離人口成長高峰後,國人對人口結構與房市供需的關聯更加重視,讓產官學媒各界興起了一股以人口論房市的風潮,然而在關於人口與房市的討論中,有一項議題似乎愈談愈「走精」,那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人口紅利」。

在當前人口增幅陷入衰退的時局裡,只要是人口逆勢激增的行政區,便會被各家媒體以「享盡人口紅利」來哄抬當地房市;但實際上,這種將人口紅利與人口增長劃上等號的論述,儼然曲解了人口紅利的真正意義。所謂的人口紅利,乃是藉由一地的扶養比高低來審視經濟前景,與人口總數的增減,並沒有什麼關係。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人口增加≠人口紅利

一般來說,一地的人口扶養比低於百分之五十,就被視為享有人口紅利,換言之,只要該地總人口中,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壯年人口數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即表示該地正處於勞動力相對充沛的人口紅利期。也就是說,人口紅利主要是在討論人口組成中,勞動力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與大眾目前誤會的「人口紅利=總人口增加」落差甚大。

從扶養比的計算公式(詳參小百科)來看,人口總數根本就不是計算項目,因此總人口的增減,基本上與人口紅利毫無瓜葛。舉個例子,若一地人口增加,但增多的都是老人與小孩,將導致該地扶養比上升,人口紅利流失;反之,假如一地人口減少,但少的都是老小,則在扶養比下降的情況下,該地人口紅利反而上揚,故若僅以人口數變動來談一地是否具人口紅利,那可真是誤會大了!

可能有民眾會說,人口數增加意味著需求增加,況且學術上的定義或許與產業界的認知存在落差,因此直觀的把人口成長,視為房地產業的人口紅利有何不可?對此昭陽建設行銷總監呂雅蕙表示,即使是地產業界,對人口紅利的觀點也多半鎖定在勞動人口的增減,與官學之間的差異不大。


壯年勞動人口最關鍵

業者看法與官學並無二致,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若直接將所有增加的人口都視為有效客源,將會錯估出「虛胖」的市場需求,而當中虛胖的部分,便是來自被扶養人口的成長。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從購屋的角度來看,老人與小孩基本上近乎是無效需求。首先看到幼年人口,這類族群雖是國家未來主要的消費與生產動力,但由於短期內尚無購屋能力,加上少子化影響,人數幾乎年年遞減,因此理應保守以對。

再來關注老年人口,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老年人口比例與數量顯著攀升,並衍生許多高齡商機,但就目前的房市而言,來自長輩的效益並不顯著。這些長輩歷經台灣錢淹腳目、房價所得比低的時代,多數早已是有房階級,剛性需求不如想像中強烈;而到了晚年仍無棲身之所的長者,財務狀況大多不理想,連貸款買房都是奢求,自然無法歸類為房市的有效買盤。

在掐頭去尾不計老小後,也只有夾在中間的壯年階層為市場最可信的有效客源,可是目前仍達我國總人口七成以上的勞動人力,已漸受少子化及高齡化影響從高峰走低,因此縱然短期內我國依舊處扶養比低於百分之五十的人口紅利期,但據國發會估算,能享受紅利的時間只剩不到十五年,再加上總人口也將從頂點下降,因而引發房市需求減少的後市疑慮。

非勞動人口的老人小孩,對購屋市場來說多半是無效需求。

開發商推案隨機應變

面對國內人口結構出現劇變,業者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推案遍布全台的遠雄建設總經理張麗蓉便指出,建商在推案之前,定會詳加了解各地的人口結構,再評估該於何地、何時推案,並規劃符合當地客源的產品,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是為何現今建商爭相前進新興重劃區推出小宅產品的原因。

雖然國內整體人口展望不太樂觀,但新興重劃區受惠房價親民、建設豐富,在成熟市中心的高房價推擠下,拉攏眾多勞動人口移入,使得重劃區人口數雖還未及市中心,但在人口紅利的表現上卻相對出色,故而成為業者眼中的房市綠洲。

然而新興重劃區案量爆發,不免引來「房子長得比人快」、「供給遠大於需求」的質疑,對此業者倒是看得十分豁達。張麗蓉表示,重劃區的發展步調本就是「建設先來人後到」,況且業者在推案之初,就已把當地中、長期的人口成長考量在內,因此長線看來,區域推案仍維持供需平衡的狀態,沒有必要過度擔憂。

不僅推案熱點轉移,現在的業者在產品規劃上,也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生養眾多且房價所得比尚低,民眾買房大多青睞中、大坪數物件,但如今受薪小家庭當道,對空間的需求不再寬闊,負擔能力亦有限,使得業者轉投小宅懷抱,促成近年活絡的小宅風潮。

通用性設計開拓商機

依據人口結構調整產品的舉動,還包括全齡化通用性設計的運用。昭陽建設行銷總監呂雅蕙指出,進入高齡社會後,消費者購屋時,不免會希望房子能有更多友善長輩的設計,以因應將來老邁年高的生活需要,所以近期該公司推出的建案,均導入通用設計概念,讓產品能契合各年齡層生活所需,藉以擴大客源、分散風險。

昭陽建設行銷總監呂雅蕙指出,因應人口變局,業者也會隨之調整產品規劃。

此外,呂雅蕙強調,雖然人口紅利盛況不再,但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房屋的功能要求也不盡相同,故對換屋商機頗具信心;遠雄建設總經理張麗蓉也說,人口樣態雖是重要參考指標,但絕非推論房市發展的唯一準則,房市未來是否會與人口結構同步走弱,還得視往後的經濟、建設、政策等各項變因如何發展而定。

遠雄建設總經理張麗蓉認為,人口固然是房市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非唯一指標。

對數據應有正確認知

不論將來的房市前景為何,住展認為,對消費者來說,首要之務是要對各項相關指標與數據有正確的認知,因為唯有認知無誤,才能擺脫誤解從中獲取最精確的資訊,在複雜的房市變化中洞悉先機。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