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磺溪左岸、草山腳下的天母,
在信義計畫區橫空出世之前,
無疑是我國豪宅地段的代名詞。
每每當地居民提起家在天母時,
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無比驕傲,
但這般尊爵不凡到底從何而來呢?
整潔的市容、蓊鬱的街道,伴佐著濃厚的異國情調,這便是許多人腦海中最標準的天母印象。在大安森林公園、仁愛路林蔭大道、信義計畫區等地尚未形成豪宅聚落前,環境舒適宜人的士林天母,儼然是首都高級住宅區最雍容華貴的經典表徵。
頂級豪宅社區的桂冠,自二十世紀中葉以降,足足在天母的名號上加冕超過半世紀。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只要與人表明住在天母,就如同遞上了一張耀眼奪目的名片。因此長年以來,天母人對家鄉愛護至深,社區認同感之濃烈,幾可比擬宗教信仰,無巧不巧,天母的發跡,的確與宗教信仰有幾分關聯。
![]() |
天母廣場(上圖)以北的正天母地區,是天母繁華的起源地,在當地民眾心中尤具分量。 |
天母緣起 因信仰發跡
日本殖民時代的同化時期,日人中治稔郎在台北城創立了「天母教」,一九三○年代,基於教團發展需要,天母教於磺溪畔的「三角埔」建立了根據地,當時天母教在三角埔的耕耘不單只是傳教,還於周邊進行了多樣化的事業開發。
天母教到來不久後,以天母神社為圓心,陸續出現了天母溫泉、天母旅館、天母巴士站等以「天母」為名的設施,日本時代後期,三角埔已然是名聞一時的度假勝地,自此天母二字也慢慢取代了三角埔,成為當地的地名俗稱。
由於天母教最初的開發地段,乃是現今的中山北路七段一帶,因此今日的天母東西路以北地帶,又被稱為「正天母」。作為天母數十年榮景的起源地,正天母在當地耆老的心目中尤具分量,並且被認為是正宗天母血統的核心象徵。
豪宅背景 日治時奠基
在天母教的開拓藍圖之中,三角埔一帶本就被賦予了高級住宅區的想像,況且天母的現代化步調早發,將天母視為台北城蛻變為摩登城市的推手,說來也並都不為過。
一九二○年代末期,因應城市發展對潔淨飲用水的需求,日本政府在紗帽山半山腰覓得水源後,即耗費巨資興辦引水工程,將乾淨的泉水從天母輸送到古亭,自此天母便成了台北城自來水的母親之源;不僅如此,當年日本人還利用水路的高低差,建置了三角埔水力發電廠,供應天母地區的用電所需,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堪稱是首都咖。
天母高級住宅區的願景,即便沒能在日本時代實現,隨後遷台的國民政府,還是實現了天母與生俱來的貴氣規劃。國府來台後,天母良好的居住環境,吸引了黨政高官的目光,加以天母鄰近當時的政治中樞陽明山,於是不少達官貴胃落腳於此,為天母注入了不容等閒視之的顯赫背景。
外僑雲集 顯國際魅力
國府遷台沒多久,牽動國際勢力版圖的韓戰旋即爆發。受韓戰影響,美國為鞏固島鏈防線,遂與國府簽訂防禦條約派遣美軍駐台,當時美軍核心人員於台北的駐紮所在便是天母,重要性不言可喻。
跟隨美軍的腳步,友邦自一九五○年代開始,相繼於天母設立使館駐所,當地的人口組成,也因美方關聯人士與外館駐台人員的大量進駐有了變化,從此立下了天母獨樹一格的異國情懷。
從市郊邊陲搖身成了公使、外僑雲集的要塞,天母的地位猛然竄升,商業氣息也與日俱增,各式各樣的舶來品陳列在天母的洋行與商家之中;一首又一首的鄉村音樂,在燈紅酒綠的俱樂部飄揚,彼時想要搶先品味國際時尚,來天母準沒錯。
隨著風華日盛,天母的發展步伐,也從初始的正天母逐步往南擴散,可是美軍駐紮的時期,還不是天母登峰造極的時候,風雨飄搖的一九八○年代過後,天母才真正迎來了黃金時期。
![]() |
天母的異國風情緣起於外館駐紮,不過隨著外交雪崩,今日的使館特區(上圖)已不若早年風光。 |
外交雪崩 轉型創顛峰
一九七九年元旦,我國與美國正式斷交,讓我國早就沒有樂觀本錢的國際處境更加嚴峻,步入一九八○年代,我國即面臨了外交上的大雪崩,天母在此大局的翻轉下,也不免遭遇陣痛。
美軍與各國駐台人員的大量撤離,讓天母的榮光一度消退,但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往日天母因屬政治敏感之地,一般人不太容易親近,不過外交風波改變了此一情勢。原先難以窺探的天母,霎時間變得平易近人,過去想入主天母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民眾,終於能夠如願以償。
這樣的質變,為天母挹注了豐厚的外來買盤,各地也興起了複製天母的熱潮,除了毗鄰天母的蘭雅、芝山岩、石牌等地,接連高舉天母大旗增添房市賣點外,各縣市只要是環境質感稍佳的區段,也紛紛以「小天母」、「新天母」自居,讓天母的知名度,於一九九○年代至二○○○年初期的十餘年間到達頂峰。
後進崛起 不再是唯一
全台各地的天母大量發生,看在天母人的眼裡可能有些莫名,因為就算天母的範疇已由正天母外溢,但在大多數天母人的認知當中,天母地界仍然僅限於士東路以北。
然而士東路以北的天母,今時今日的房價似乎不再高人一等。邁入公元兩千年中期,大安區、信義區等高級住宅區的後起之秀,豪宅聚落氛圍已臻成熟,這時在富豪的眼中,天母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且與後進相比,作為前輩的天母,建設話題相形見絀,價格優勢難免一天一天流失,如今首都房價在天母之上的區段已非罕見。
維護環境 捨建設紅利
其實長期以來,天母不是沒有可為房地產加分的公建題材,曾經快速道路、捷運輕軌,在天母均有建設計畫,不過這些被外界認為是房市靈藥的利多,對天母人而言都沒有宜居環境來得重要。
天母雖然百貨成群、商家林立,但在商業發展的同時,卻保留了繁榮都會難能可貴的寧靜,因此在地居民不願破壞熱鬧與靜謐之間的完美平衡,在強大的社區凝聚力作用下,許多重大開發嘎然止步。
對社區的高度認同,固然幫助當地居民守住了美善的生活環境,可是對外人來說,總覺得有點難以融入,這種排外的刻板印象,亦或多或少阻卻了天母的新陳代謝。
![]() |
天母的寧靜舒適,在熱鬧都會中難能可貴,因此居民守護環境的意志無比堅定。 |
繁華雖漸褪 傲氣猶存
縱然當前的天母,已不如全盛時期風光,甚至總被套上沒落的枷鎖,但是在天母人心中,天母現在的樣貌,又何嘗不是最好的姿態呢?況且此刻的天母,生活機能仍不虞匱乏,所以與其說它走向沒落,不如說它是滿足於現狀而別無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