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拔獅子的鬃毛 人口正成長,買房一定賺?

【文/住展雜誌】人口增加,住宅需求就會增加;住宅需求上升,房價便容易上漲。這套理論看似合理,但實際狀況,真的會照著理論走嗎?我們將讓數字來證明一切!

據住展雜誌統計,近六年來大台北共二十九個主要行政區人口數量與房價變化,其中僅有十五個行政區房價與人口漲跌呈現正相關,另有十四個負相關,正相關機率僅約二分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十七個人口負成長區中,竟有十個區域房價上漲,顯示人口與房價的關聯性不如想像中那麼密切。原因在於,政府政策、稅制、供給量、經濟環境、利率、重大建設對目前房價的立即性影響,遠高於人口因素。再者,因大台北是我國主要都會區,除基本需求外的投資、置產需求較高,所以房價受到人口影響程度偏低。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北市人口流失,但房價卻未受影響。

人口與房價 必定正相關?

據住展雜誌統計,自二○一二年十月至今年十月止,近六年來台北市人口增減與房價漲跌呈現正相關的行政區共有六個,負相關的行政區亦有六個,正、負相關各占二分之一。

同期間,新北市十七個主要行政區的人口與房價變化,則有九個行政區呈現正相關,另有八個行政區負相關。從上述統計數據來看,大台北各行政區人口與房價的走勢連動度有限,傳統的既定印象遭受到挑戰。

人口成長區 為何房價跌

近六年來,大台北二十九個主要行政區中,計有十二個行政區人口正成長,其中房價連袂上揚的有八個行政區,分別是中山、文山、北投、新店、三峽、淡水、汐止、林口等區,大多數屬於蛋白區。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不過,另有四個人口正成長區房價下挫,分別為南港、內湖、新莊、五股等區。這幾個區域雖然人口增加不少,但因為前一波多頭推案量龐大,近年又逢交屋潮,因此房價遭到壓抑。從這個角度來看,供給量高低對房價的影響力道,遠高於人口因素。

人口負成長 房價驚驚漲

至於人口負成長的行政區則共有十七個,其中僅有信義、大安、中正、板橋、中和、泰山、八里等七個行政區房價下跌,另松山、大同、萬華、士林、三重、永和、土城、蘆洲、樹林、鶯歌等十區房價卻上漲,顯示大台北多數區域房價未因人口萎縮而跌價。

我們初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統計數據顯示人口成長的地方,房價不見得會漲;人口減少的區域,房價不一定會跌。顯示人口與房價之間僅有或然性,沒有必然性。尤其大台北是台灣最主要的都會區,投資置產需求相對較高,即使未來人口負成長環境加劇,衝擊程度也會比偏鄉來得低。

因此,民眾若有意在大台北買房置產、或是出脫房產,還是得觀察整體景氣的變動,從不同角度、多方面考量,別只看人口的增減就匆促決定,以免錯估情勢了。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