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
儘管今(2025)年整體經濟環境受到產業景氣波動及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影響,台北市辦公室交易市場仍展現強勁韌性。截至9月20日,台北市辦公市場法人交易額已達215億元,連續第三年站穩200億元大關,顯示在產業剛性需求支撐下,辦公市場依舊維持高溫買氣。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近3年內,上市櫃法人在台北市共砸下708億元購置辦公室與廠辦產品,背後買盤結構也出現多元化趨勢。除了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業持續加碼,傳統產業憑藉穩健資金實力,同樣成為不可忽視的購屋主力。
科技業總計投資238億元布局台北辦公空間,知名案例如崇越科技於2023年,斥資54億元買下內科洲子街整棟大樓;台達電去年則以48億元,購入內科利豐與瑞光大樓;祥碩科技今年也投入19億元,取得全球新創科技中心部分樓層。這些交易顯示科技業持續擴編,對總部及研發空間的需求明確。
傳統產業買盤也不容小覷。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指出,傳產企業長期營運穩健、現金流充足,在當前高通膨與市場波動情境下,對資產配置與資產活化需求明顯升溫,帶動168億元進入辦公市場。案例包括金地遠實業,2023年斥資72億元買下新光中山大樓部分樓層;統一超商今年則透過信義全球資產公司,以43億元整棟買下『內科V PARK』。

從區域來看,內湖科技園區成為台北辦公市場交易最熱點,近3年累計交易金額高達290億元。林三智分析,內科除擁有成熟產業聚落外,相較市中心辦公樓單價更具吸引力;加上多數建物屋齡新、裝修負擔低,成為企業購置辦公空間的首選。成交案件中,千坪以上或整棟產品佔比高達48%,顯示企業總部型買盤的需求明確。
此外,台北市核心商圈也仍是辦公市場焦點。林三智表示,市中心商辦具備地段、指標性與後續改建潛力等優勢,依舊吸引買方目光。不過,因指標大樓單價推升至每坪百萬元水準,已超出部分買方預期,導致成交時程拉長,影響交易熱度。
儘管成交速度放緩,但台北辦公市場整體表現穩健,自用型買盤撐起市場基本面。隨著產業結構轉型與企業空間策略持續演進,辦公產品具備中長期投資與置產價值,預料市場熱度在合理價格調整下,將延續動能。
延伸閱讀:
住宅熄火 商辦市場點燃下一波熱潮
高資產買盤轉向商辦 南京松江再掀投資熱
台北市商辦供給增加 房東市場格局恐受考驗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